作為文學教育共同體的創意寫作及其實踐品格研究
摘要:創意寫作進入中國十年來,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形成了一個新的文學教育的共同體,實現了共同體的自我循環生產。自愛荷華大學創意寫作從文學系的脫離,到面向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再到文學之都的評價體系和標準,都在昭示著創意寫作的實踐本性。創意寫作將跳出單純依靠文學系發展的窠臼,汲取藝術系的營養不斷走向藝術實踐,以進一步提升創意寫作的實踐品格和藝術品質。
關鍵詞:創意寫作;文學教育共同體;實踐品格;學科定位
前不久,南京成功申報“世界文學之都”,填補了中國在“世界文學之都”方面的空白,也補齊了中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中的短板。這是我國文學和文化發展歷史上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南京成為“世界文學之都”,以創意寫作作為原動力的創意產業起到了至為關鍵的支撐作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所以在全球發起創意城市網絡建設,其目的就是要保護城市的多樣化發展,而“世界文學之都”則是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世界文學之都”的認定有許多標準,最為重要的就是城市文學環境的提升和文學氛圍的營造,高校的創意寫作系統則為此提供了最基礎的支撐。
一、改革實踐催生了新的文學教育共同體
2019年,是創意寫作落地中國的第十個年頭。這個發端于美國哈佛大學、后集大成于愛荷華大學的新興學科,十年來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質疑、認同、發展、壯大的四個階段。目前,其發展呈現出日新月異的大好局面。
十年的時間,開設創意寫作專業的高校從一開始的幾所發展到目前的幾百所,形勢變化之快,令人意外。在筆者看來,創意寫作在中國的發展之所以動力十足,其原因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國家對文學原創力的需求從未如此迫切。改革開放尤其是新世紀以來,文學的發展雖然豐富多彩,但面對紛繁復雜的現實,文學的想象力和原創力受到越來越大的挑戰,作家的創意力和原創力越來越不能滿足國家和讀者對作家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一個方面,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擴大深入,我國國力不斷發展壯大,文學及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在國民生產中占有越來越多的比重,呈幾何式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迫切需要大量文化創意人才。與國家和產業的巨大需求相比,我們的創意人才培養的缺口是巨大的。作為文化創意產業最基礎的“發動機”,創意寫作學科的發展壯大既是國家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必然,也是改善國民閱讀與寫作素養、讓文化發展惠及民生的要求。
創意寫作進入中國十年來,在近百所高校和作家協會的努力下,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形成了一個新的文學教育的共同體。可以說,創意寫作改變了文學創作的環境,尤其是改變了文學創作的生產,在網絡等新媒體的加持下,也改變了文學的傳播和接受。在這其中,一直缺少傳統文學雜志的深度參與。令人振奮的是,今天一些嗅覺敏銳的權威文學期刊比如《鐘山》《作家》《長江文藝》等也加入到了這個新的文學教育共同體當中。《作家》雜志開設了創意寫作專欄,發表創意寫作作品。《長江文藝》刊發了多篇創意寫作的大討論文章。《鐘山》雜志于2019年12月在“世界文學之都”南京聯合數所開設創意寫作專業的高校召開了“文學期刊融媒體發展與創意寫作”的研討會,成為經典文學雜志加入創意寫作共同體的一大標識。以此為標志,創意寫作形成了一種更加完善的文學教育共同體,使這個新的共同體形成了一個創意閉環:從創意作家培養(高校)到創意作家創作(作家),再從創意作品發表(期刊)到創意作品接受(讀者),實現了共同體的自我循環生產。
根據筆者兩次訪學美國愛荷華大學創意寫作的觀察,創意寫作這個新的文學共同體的生產過程基本上接續上了歐美創意寫作系統。歐美的文學創作基本上都接受過創意寫作系統的培養。也即是說,中國未來的作家基本上也要從創意寫作專業走出來。這一點不難從目前創意寫作的星火燎原大勢中看出,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同濟大學、西北大學、南京大學……越來越多的高校打破中文教育固有的只培養學者的框架,開設了以培養作家為主要目的的創意寫作課程。
考察傳統的中文系培養體系,其目標基本上都是定位在文學理論與研究,有的大學甚至在新生一入學就強調中文系只培養學者不培養作家的定位,給懷抱作家夢想的大學生們兜頭潑了一盆冷水。這個目標定位決定了其培養課程一直在理論框架中進行教和學,學生一進校多是接受文學知識、文學理論和語言修辭,他們熟練掌握了各種知識點和修辭理論,可以應付各種各樣的知識性考核,但卻仍舊不敢或不會寫作。直到創意寫作進入中國高校,這種情況才得以改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創意寫作是對傳統文學教育的一種反撥和補充。
在創意寫作落地中國的發展過程中,國內高校對創意寫作內涵認知不同,決定了其不同的發展路徑。早在幾年前我就提出過,經過十年的積淀,國內的創意寫作已經形成了一個“北上廣”模式,也即是說,創意寫作的發展重心在于北京、上海和廣東。近兩年來,浙江和江蘇的高校也開始創辦創意寫作專業,招收這個方向的研究生。從這里可以看出,創意寫作的發展離不開經濟和文化基礎。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其產業轉型越快,對創意寫作的人才需求就愈大。
具體說,依據各自培養特點,國內高校創意寫作教學目前已經形成了三種路徑。在我看來,這三種路徑都是對歐美尤其是愛荷華大學創意寫作的繼承與發揚。
第一種路徑以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同濟大學、西北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為代表,把創意寫作定位于文學的創造性寫作,或者簡而言之為文學創作。這些高校普遍有著培養作家的傳統,在不同的階段舉辦過不同形式的作家班。比如北京師范大學,還曾經多次聯合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舉辦過作家研究生班,培養了莫言、蘇童等卓有成就的作家;西北大學作家班則走出了賈平凹、遲子建等知名作家。可以說這一路徑抓住了創意寫作的核心,但也是一種自覺的“窄化”培養,著眼的是高端文學人才的鍛造。
第二種路徑以上海大學、廣東財經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和北京大學等高校為主要代表。這些高校把創意寫作不僅僅定位于培養作家,還重在培養創意人才,其目的在于服務于我國蓬勃發展的創意文化產業。在這些高校中,上海大學或許是唯一一家致力于創意寫作理論研發且卓有成效的高校,目前也是全國唯一一所可以授予創意寫作博士學位的大學,其學科建設是相當完備的。廣東兩所高校地處改革開放前沿,文化創意產業發達,其辦學定位服務于文化創意產業倒也并不奇怪。
除了上述兩種路徑之外,國內創意寫作還形成了第三種模式。這種模式以清華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浙江傳媒學院、江蘇師范大學等高校為主要代表。這些大學有的也有培養作家藝術家的傳統,但其目前創意寫作學科定位主要致力于滿足現實需要,以類型化寫作為突破口,重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從而提高學生和社會的溝通、交往能力。為此,清華大學專門在全校開設了“寫作與溝通”的課程,并成立了專門的教學機構。華東師范大學則成立了創意寫作研究院,開辦了以網絡作家培養為主要方向的碩士專業。浙江傳媒學院則與浙江省作家協會聯合,成立了浙江網絡文學院,在本科層面上招收網絡文學與創意寫作方向的學生,在培養高端網絡理論人才的同時,也致力于網絡文學作品的創作與開發。
值得一提的是,創意寫作三種路徑的發展,多多少少都和作家協會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創意寫作為傳統作協作家培養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打破了傳統主要由作協文學院來形塑作家的單一路徑。
其實,無論是創意寫作的何種路徑,在我看來都是殊途同歸,都是為中國文學教育找到一個新的出口,這一點是最重要的。創意寫作不是在尋求“規訓”,而是在尋求建立并完善一個新的文學教育的共同體。通過十年的發展,這一新的文學教育共同體已經基本建立,包括高校、作協、作家和讀者等。現在,新加入進來的傳統經典文學期刊使這個共同體更加發展壯大。或許,創意寫作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但這一新的文學教育共同體的形成,無論是對于我國的作家培養、文學事業發展,還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必定是一件利好之事。
二、創意寫作教學應更多偏向于藝術實踐
參照歐美模式的創意寫作在中國大陸落地生根以來,一直在中文學科里“孕育”“生長”“深耕”和“變異”。在已經招收創意寫作研究生(專業或方向)的高校里面,除了極少數的首批創生高校之外,大多數高校都把創意寫作掛在文藝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或新聞學之下招生。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現有開辦創意寫作專業的高校基本上是把創意寫作放在中文學科里進行考量。盡管有高校也把創意寫作作為藝術碩士來招生,但在培養體系和教學方式上依然沿襲的是中文學科的歷史慣性。近期,在思考創意寫作作為方法的理論體系建構過程中,我忽然意識到,創意寫作在中文系里的發展似乎遇到了問題,而且創意寫作和中文系的天然關系也并非亙古不變。
2015年到2016年間,我第二次來到美國愛荷華大學訪學創意寫作。國內的創意寫作,幾乎都很注重愛荷華大學模式。愛荷華大學是創意寫作的主要發源地和集大成者,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傳統。根據筆者對愛荷華大學兩次考察,愛荷華大學的創意寫作系統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進行工坊教學的作家工作坊,一個是邀請作家駐校的國際寫作計劃。這兩個部門一個主內一個主外,可以說是珠聯璧合、無縫對接。愛荷華大學的創意寫作系統既重視對文學作家的培養,也兼顧創意人才的打造。愛荷華大學早期主要以培養文學寫作的作家為主,諸如詩歌和小說等工坊課程是其主要特色;后期也慢慢重視新聞寫作和編劇寫作以及非虛構寫作等。愛荷華大學的畢業生屢屢獲得普利策這樣的新聞大獎,便是這種綜合培養的結果。對此,國內高校并不全然了解。有高校特別強調對愛荷華大學文學作家傳統的繼承,認為這才是愛荷華大學創意寫作的特色,這是不符合實際的。愛荷華大學創意寫作系統既重視文學課程的開設,也并沒有忽略培養創意創新思維的課程。
在愛荷華大學的這一年我思考了很多問題,其中一個是很容易被研究者所忽略而確乎又特別重要的問題:創意寫作當初為何要從英語系分離出來?
這個問題的答案看似是很簡單的,比如說為了更好地發展創意寫作,創意寫作獨立出來體現了英語國家對這個學科的重視等等。但問題似乎又沒有這么簡單。某種意義上來看,愛荷華大學的英語系類同于國內大學的中文系,其學科發展的重點在于英語文學研究和英語語言研究。按照一般邏輯推理,創意寫作學科在英語系里發展不是更好嗎?就像國內幾乎所有高校都把創意寫作放在中文系一樣。創意寫作在文學系里創生和發展一直被視為理所當然。即便是有些高校比如中山大學等極少數大學是在英語系里來研究創意寫作史,也脫不開文學系的底色。
但愛荷華大學把創意寫作從英語系分離出來的真正動機到底是什么?這個問題的另外一面是:創意寫作到底是不是單純的文學學科?它在多大程度上體現了文學性?這一問題的深度延伸是:文學學科的底色和其教學理念帶給創意寫作教學的利弊何在?
以我兩次在愛荷華大學的訪學經驗和近年來的思考判斷,美國創意寫作從英語系剝離是創意寫作學科本身的發展意志和學科品格所決定的。在此,我無意也無法更無必要否認,英語系或者說文學系是創意寫作的母體,而且在創意寫作的長期發展過程中,文學系的確給予了創意寫作極大的營養供給,而且我們也無法否認創意寫作最廣為所知的表現形態即是文學。這也是國內高校普遍在文學學科內創生和發展創意寫作的一個重要考量。但國內創意寫作從創生發展到今天,十年的道路探索無疑到了一個關鍵的當口。在這個當口,有必要提出這樣一個思考和問題:下一個十年的創意寫作還應該如此這般發展下去嗎?在今天,我們應該如何界定創意寫作的學科本性?
長久以來我們對文學的認識多止步于理論。從大學的文學系現有架構來看,也基本上是把文學作為一種“理論”來對待的。首先,這體現在從所開設的課程,其課程體系大多都是由文學史和文學理論以及語言知識等構成,寫作在其中所占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說是忽略不計的。即便是開設了寫作課程,也更多是把寫作作為理論知識來講授。其次,從文學系的培養目標來看,也多是把培養文學的理論研究人才作為主要的目標,鮮有突出創作實踐人才培養者。這當然和大學考評體系有關,也和辦學主體對大學文學系的錯位認知有關:文學理論研究是容易指標考核的,文學創造能力卻是難以量化的。再次,從文學系的培養效果來看,確實也是理論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績最大,成效最好。最后,從文學系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來說,也是完全側重于學術研究和論文課題的理論形態方面。總之,今天的大學文學系仍舊沒有脫離一直以來的“理論品質”,其“實踐品格”幾乎是完全缺失的。
或許,這就是愛荷華大學的創意寫作為何要從英文系分離出來的根本原因。
既然大學里的文學系多數情況下所呈現出來的多是“理論”形態,那么,對于下一個十年的創意寫作來講,這還是不是一種促進自身發展的“正能量”?問題由此進一步延伸,創意寫作的學科本性究竟如何界定?創意寫作究竟偏重于“理論”還是“實踐”?這一系列問題換作簡單的說法,就是創意寫作學科品質到底側重于什么?或者粗暴一點說,就是創意寫作究竟是干什么的?
這就不得不談到創意寫作最初的起源,以及它和創意文化產業的共生關系。
創意寫作一開始在美國愛荷華大學的創生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培養一批會寫自傳的老兵,其著眼點也不在于什么高深的文學理論,而是直接瞄準這批特殊人群的就業。很顯然的是,它不是要培養理論研究者,更談不上創意寫作學科建構。最后的結果和事實說明,創意寫作這一本源意義的追求在愛荷華大學是實現了的,所確立的培養目標也是達成了的。也即是說,創意寫作一開始的目標完成度是非常之高的。由此看來,創意寫作從呱呱落地之始,就決定了它追求實踐的品性。開句玩笑話,如果把創意寫作看作一個小孩子,這小孩子天生就不是“愛學習”的。他愛玩好動,喜歡動手操作,能“動手”的絕不“動口”。在他眼里,從來沒有什么“外交手段”,一切都是真刀真槍地來,戰場是唯一的考場。的確,創意寫作是要在戰場上“高手過招”的。這種“高手過招”其實很符合中國人的認知邏輯和認知結構。
學以致用是中國知識傳遞的重要考量。任何一個學科的存在都要經受諸如此類的拷問。創意寫作從美國愛荷華大學發源,然后漫延至整個歐美,再發展到亞洲的幾乎所有強國和地區,其過程并不算太長。以如此之快的速度漫延發展,其原因何在?僅僅是因為它提供了文學的創造嗎?顯然不是。與文學的創造比較,創意寫作更多的是提供了文化產業所需要的創意的大規模生產。正因為創意寫作超越了文學創造,直接服務于經濟的轉型發展和升級換代,才有了創意寫作星火燎原的現狀。也即是說,是創意寫作的實踐品性決定了它堅韌而綿長的生命力。也正是創意寫作的實踐品格,才成就了其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動機”的地位。
考察創意寫作的歐美發展史,我們不能忽略另外一個至關重要的視角,那就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開展的創意城市網絡的認定。在創意城市網絡當中,“世界文學之都”是一個重要的內容。像美國的愛荷華,英國的愛丁堡,澳大利亞的墨爾本都已經成為“世界文學之都”。目前,南京經過積極的努力,已經申報成功。在文學之都的認定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直遵循著自己的標準。文學之都的認定標準,其所突出的無疑也是創意寫作的實踐品格。
從愛荷華大學創意寫作從文學系的脫離,到面向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再到文學之都的評價體系和標準,都在昭示著凸顯著創意寫作的實踐本性。這一點,相信亦會成為下一個十年創意寫作發展的大方向。
創意寫作學科性質的界定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決定著創意寫作的教學重心之所在。從中文系的考量出發,創意寫作教學似乎是應該強調理論的,就像傳統寫作教學那樣,學生掌握了大量的知識點,卻無法將這些知識點上升為寫作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由此,我們平心靜氣地再次回望一下許多人對創意寫作是不是可以教的懷疑,其實并不是沒有道理的。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絕大多數高校都把創意寫作理所當然地看作了中國漢語言文學系的一部分。而在文學系的理論看來,文學寫作的發生是神秘的,甚或是和巫術有著緊密聯系的。“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寫作活動一直以來都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在此情形下,把寫作活動引申為天才的,不可復制的這一論調,當然就不奇怪了。多少年來,文學系的教學手段強化而不是糾正了這一認知,從而把寫作包括創意寫作帶到了溝渠,引入了誤區。有了這樣的土壤,出現對寫作是否可以教授的懷疑論和不可知論是毫不奇怪的。
而現在,我們一方面已經不屑于再來爭辯寫作究竟是否可以教的問題,另一方面卻仍舊把創意寫作的教學置于文學系的理論框架之下。許多人并沒有真正的認識到創意寫作從一開始就自帶的實踐性品格(要命的是,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可能還是它創生時的唯一品格)。
我以為,創意寫作的教學應該跳出文學系理論的狹隘窠臼,如果說創意寫作是一只青蛙,它決不能再繼續呆在文學的這口井里面。可惜的是,主導寫作教學的主流觀念仍舊停留于“坐(文學的)井觀(藝術的)天”。市面上受到熱烈吹捧的仍舊是《小說課》和《文學課》,所津津樂道的仍舊是千百年來的文學理論甚至是古代文論。在這里,我絕沒有忽視這些文學理論資源的意思,只是要強調,今后創意寫作教學方式面臨著巨大的變革:它不能停留于文學課的表面,而是要走向藝術課的深層,或者至少它要兼顧文學和藝術的兩面。
對于藝術課的教學,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拿最常見的美術課和音樂課來講,這兩種藝術課的教學方式一直以來幾乎都是小班化教學,甚至有條件的達到了一對一教學。這種教學方式類同于師傅帶徒弟,最多一兩個,而不是母雞帶小雞,一帶帶一窩。更為重要的一點是,藝術課的教學是在實踐中教,在實踐中學。比如,你學中國畫,首先你得拿起筆來畫一畫。你學鋼琴,首先你要坐下來彈一彈鋼琴。通常,教中國畫的老師不會站在學生的旁邊滿口唾沫地講太多的理論,而是費盡心機地指導學生的畫作還存在哪些問題;教鋼琴的老師也不會站在鋼琴旁邊聲嘶力竭地過多地教授鋼琴的歷史,而更多的是竭盡全力地手把手教會學生指法。這就是藝術教學的主要特點:實踐中教,實踐中學。除此之外,別無他法。為什么?因為藝術的關鍵在技法,技法不是單純靠理論可以熏出來了的,而是在實踐中練習出來的。
無疑,創意寫作的教學也應該是如此。
行文至此,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實踐性是創意寫作的第一品格?在這個判斷之下,再來勘察創意寫作區別于傳統寫作學的四個主要方面(人人可以寫作的核心理念、作家型教師為主的教學主體、小班化形式的工坊教學、作品為主的考核方式等)就順理成章了。
正是因為創意寫作的實踐性品格,歐美創意寫作才從創生伊始就懷抱人人都可以成為作家的理念。他們對此沒有絲毫的猶疑,也沒有太大的爭議。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認定并凸顯了創意寫作的實踐性這一品格:把創意寫作作為藝術實踐而不僅僅是作為文學理論的方式來傳授。正因為此,對于有著深厚藝術實踐理念的歐美歷史而言,創意寫作可以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因為,他們看到,教創意寫作的主體不是教授學者,而是和繪畫、音樂等藝術門類一樣的作家,他們都是藝術家。藝術家培養藝術家,那不是當然的事情嗎?至于創意寫作工坊課的教學方式,這當然也是創意寫作實踐品格所決定了的。我們所容易關注的是工坊課的人數優勢以及它的討論機制,而往往會忽略工坊課所營造出來的信心激發和寬松氛圍。而這些才是最為重要和關鍵的。正是工坊課作家教寫作的方式鼓勵了學生們的信心,大大激發了他們的潛能;也正是工坊課的討論氣氛營造出了藝術教學和藝術創造所必不可少的寬松環境。這種寬松環境的營造也正是藝術教學所需要的:師生只有在高度放松的精神狀態下才有可能產生藝術靈感,從而進行藝術創造。很顯然,工坊課的這種深層藝術機制對于創意寫作教學的意義更為重大。工坊課表面上看是在從事技術的傳授,實質上卻是在進行藝術的創造。有了這樣的教學機制,才能保障創意寫作的創造性本質,才能真正實現創意本位的追求。強調創意寫作藝術實踐的品質,也為作品為主的考核機制設置了當然的前提。有哪一種藝術教學不是以創作作品作為最終的目標呢?這就是創意寫作跳出單純的文學教育走向藝術教育的邏輯應然。在我看來,工坊課對于創意寫作之所以必要,其要義即在于此。
對于沿襲歐美創意寫作的工坊課教學,我們也不能沒有自己的判斷和思考。比如,我們需要時刻警覺寫作同質化的教學。之所以強調創意寫作的實踐品格,倡導創意寫作的藝術品質,就是要盡可能地通過個性化的手段來教學。我們要追求的目標應該是異質性的作品創造和文化創意。即便我們無法完全避免同質化的教學手段,但是我們仍舊需要時刻鼓勵學生走向異質性創造。畢竟,藝術教學既是一種技術教學,更是一種藝術創造。作家和創意者的高下立判,他們之所以區別于一般寫手,關鍵就在于是否把自己的作品上升到藝術創造的高度。
基于以上看法,我們有理由期待:創意寫作的下一個十年,將更加強調作為藝術教學的培養方式,強調實踐性的第一品格。或許在不遠的未來,創意寫作將跳出單純依靠文學系發展的窠臼,汲取藝術系的營養不斷走向藝術實踐,以進一步提升創意寫作的實踐品格和藝術品質。由此,創意寫作將在文學系和藝術系的和諧共生中不斷成長,在學科和藝術之間取得更好的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