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昕平:兒童文學短篇創作年度印象 ——序《2019年兒童文學選粹》
中國兒童文學的當代發展與中國兒童的文學閱讀與文學教育息息相關,近年來不斷吸引著來自多維度、多層面的關注。兒童文學進一步延續著文學“熱點”氣象,吸引著眾多的創作力量與出版力量。兒童文學圖書已經完全由專業出版轉為大眾出版,推動了兒童長篇小說、兒童文學繪本與兒童詩歌、兒童散文的創作與出版。尤其值得稱道的是,2019年散在于各種兒童文學期刊中的兒童文學短篇創作,也呈現出異常活躍之勢,許多兒童文學領域資深的、優秀的、著名的作家們,都有頗具“標識”意義的兒童文學短篇作品發表,年輕的、新銳的兒童文學創作者們,也呈現了頗具“突破”意識的兒童文學創作。并且,除了《人民文學》延續6年的“兒童文學專號”外,有越來越多的非兒童文學期刊在6月份推出兒童文學專號,如《延河》(陜西)、《都市》(山西)等地方雜志。這一舉措,對于匯聚地方作家跨界兒童文學創作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歷數2019年于報刊上所發表的兒童文學短篇作品,詩歌、散文、童話、小說,可以窺得兒童文學領域常青的創作活力與原發的更新能力。
01
在兒童文學各文體中,2019年的兒童詩歌創作充滿了新意,也帶來多重驚喜。多位學者曾推測,處于創作與出版邊緣的兒童詩歌將迎來“大年”,事實似乎正向所期望的方向發展。2018至2019年度,兒童詩歌領域創作熱力不斷提升,兼有兒童“詩教”影響的不斷擴大,多部童詩讀物得以出版。童詩集如方衛平主編的《童詩三百首》,詩教集如樹才、陳詩哥、周其星選編的《一位詩人的誕生》、藍藍編著的《給孩子的100堂詩歌課》,個人詩集如金波的“金波60年兒童詩選”、王宜振的“王宜振童詩精選集”、高凱的《童年書》等。2019年兒童文學期刊中發表兒童詩的數量與質量也均有提升。《少年詩刊》(江蘇)是專門刊登童詩的少兒期刊,《十月少年文學》與《兒童文學》等均為童詩發表提供了大量版面,《人民文學》六月專號上也屢有精彩的童詩刊登。
2019年的兒童詩創作,有多重令人驚喜的“創新”。組詩中,高洪波的《大咖拉布拉多》是一組極為優秀的、近年來創作數量稀少的“敘事詩”。童子的《嗨!魔鬼大人》則是一組歡快戲謔的童話敘事詩。兒童抒情詩創作也呈現出具有新格局的優秀之作:祁智的《星光詩人》、舒輝波的《寫信》、小河丁丁的《白駿馬》等詩作抵達的情感深度令人難忘。同時,2019年的童詩題材樣貌極為豐富。有的童詩以富有深度的思想打動讀者,如藍藍的《神奇透視鏡》、王宜振的《神秘的詞語》、閆超華的《語言的箱子》。有的童詩以細膩敏感的詩情打動人心,如康雪的《天才蔬菜》,吉葡樂的《從天空那里來的風》《傷口》《命運的方向》等。部分童詩,以奇異開闊的童話想象見長,如王立春的《黑夜修改了一切》、石帆的《最后一個巨人》、高源的《我的顏色是月亮上的斑點》、竇晶的《害羞的歌手》等。還有多首童詩,生長于兒童的現實生活,如薛衛民的《我知道的事情不多》、小景的《喜鵲掉下去了》、米的《綽號(外一首)》、馬冬生《差生(外一首)》。
02
兒童散文創作方面,2019年也是一個面貌豐富的年份。有些創作,呈現出濃郁的文化氣息,對拓展兒童散文的境界,突出兒童散文的“美文”意蘊,具有啟示意義。金波的《短文一束》與陸梅的《尋美的旅程》均是脫離了“小我”境界的、文化意蘊深遠的散文佳作。同時,回憶性散文仍然是兒童散文創作中的主要類型。部分回憶,指向了童年成長經歷,包括劉丙鈞的《那個老師那本書》,吳然的《老家三題》,孫衛衛的《我小時候》,毛云爾的《雪之殤》,小河丁丁的《東南角》,曉寒《回到一棵樹的時光》。部分回憶,意在與兒童讀者分享真實的心靈故事,如安寧的《布谷布谷》,王歡的《瓢蟲項鏈》。部分回憶,指向了童年親情,如黃蓓佳的《我親愛的奶娘》,小河丁丁的《吔》,郭萍萍的《背上你的包包走》,毛蘆蘆的《合影》。寫景散文中,雁陣的《竹林里的一只船》,王海俠的《山之四書》,是典型的寫景散文的路徑。
2019年度還有幾部值得特別提及的散文作品,首先是林阿綿的《刻骨銘心的童年歲月》,這是一部在回憶童年之余回溯歷史的厚重之品,老作家以極為真切的個體體驗,重回戰火紛飛的災難童年。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孟純青的《冷雨季節》,作品真實記錄青年人內心糾纏無序的情緒流動,頗有意識流小說滋味。紀實文學方面,陳新的《劉慈欣:中國科幻崛起的力量》兼具文學的價值與文學研究的價值,是極為難得的適于兒童讀者的紀實文學佳作。陳新的創作,也啟示了為兒童讀者創作更多優質紀實文學作品的需求與價值。
03
在現實主義創作的文學主流影響下,敘事類兒童文學創作,整體呈現了兒童小說佳作云集的局面,多位代表兒童文學創作極高水準的優秀作家2019年度都有筆力精到的短篇佳作。兒童文學幻想類作品的整體數量似乎有所減少。
2019年度的兒童短篇小說創作涌現了多部優秀之作,且各具題材拓展意義。梅子涵的《打仗》,看似松弛的創作自成內在的嚴謹章法,“童年”輕松地突破了“時代”的差異,呈現出坦率天真的本然面貌。金曾豪的作品《我在老街等你》再度聚焦于犬類與人類的情感交互,書寫平靜而克制,力避神話動物、杜撰故事,真實如鏡,映射人心。彭學軍的《攔河壩》以細膩入心的筆觸,書寫兒童內心深處的“遭遇”。廖少云的《夏日炎炎》將時間拉回上世紀60、70年代,物質極度匱乏時代的兒童的韌性成長。
2019年度具獨特文化氣息的短篇小說,同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格日勒其木格·黑鶴的《來自賽罕塔拉的牧羊犬》顯示了嫻熟而優異的動物小說創作能力,同時再次顯示了動物小說獨具的藝術魅力。霍聃的《回來吧,我的青格勒》讓故事生長在草原牧民的獨特地域中,馬三棗的《云在青萍》則承《溪山雪》的故事與韻味,描繪小和尚慧寬的山中生活,王苗的《雪落無痕》回到了戰爭年代的時代背景下,突破二元對立的戰爭描寫,重新審視個體命運的變遷與人性的善惡。
2019年的短篇小說創作中,還有一點值得肯定,有多部作品源自與兒童息息相關的校園生活的“校園題材”作品,但作家們筆下的校園,跳出了缺乏誠意的甜、軟、鬧、俏,更真誠地指向了“兒童關懷”。如田俊的《誰要和你黑白配》,曾維惠《圓圈兒,起立》,汪玥含的《蘇醒》,喬忠延的《笑娃》等。作品中,中學生的叛逆心態,不和諧的家庭關系,都具有時代的某種普遍性。青年作家們在現實題材的開拓性方面,頗有銳氣。顧一燈的《八英里》講述校園中隱在的“歧視”,張藝騰的選擇以聽力障礙兒童在校園中努力融入正常校園生活為表現內容,李廣宇的《兔子你快跑》指向了隱在的校園暴力,《瓷娃娃不會哭》指向一個父母婚姻關系出現裂痕的家庭。與上述作品的厚重的真實性相對應,部分兒童小說創作則取輕靈、浪漫、理想化的兒童生活書寫,如源娥的《十八天環游世界》,廖小琴的《過龍》,肖定麗的《爸爸對搗蛋鬼的警告》,寶琴的《無晴》等。2019年度的校園小說呈現出日漸豐富而富有意味的文學樣貌,也進而呈現出當代兒童復雜多樣的成長樣貌。
幻想類短篇作品中,童話與少兒科幻創作中兩極分化,部分作品存在想象陳舊的問題,但優秀之作頗富想象光彩。湯素蘭的《花婆婆的金盞菊》呈現出純正的童話滋味,幾位年輕作家則展現出各自獨特的想象能力與對童話文體的理解。周靜的《三顆石子三枚幣》與《山神老頭兒》,顯示了作家在民間童話滋味朝向的不斷重尋與在這一領域創作力的日臻圓熟。陳詩哥的《水瓶里的魚人國》也始終呈現出作家從想象基點重新構筑新異童話世界的意愿。湯湯2019年創作的三個童話小短篇,題為《我們五個(外兩篇)》,意在承載心靈的思考,所取的姿態又是平和的人間煙火氣息的。另外,趙卯卯的《從山里來的羊》,周敏《金獎廚師和海盜船長》,西雨客《我的朋友告訴我他是一只鳥》,均是細膩感人的心靈童話。具有跨界色彩的想象之作,如藍鑰匙的《二十二號》是一篇具有科幻氣息的童話,秦瑩亮的《廣寒與盤古》化用上古神話中的神仙人物描繪地球引力捕捉行星月亮的過程,為遼闊星空賦予了假想的情感的溫度。
2019年度的少兒科幻文學短篇作品,樣貌逐漸豐富,有多年投入科幻文學創作的作家,如趙華、凌晨、彭柳蓉、小高鬼、超俠等,也有新近開啟創作的作家。《科幻世界·少年版》對少兒科幻作品的需求,也促進了這一創作定位的日漸明晰。至為突出的作品,如趙華的《禮物》,構成了一次對科幻思索模式的“反推”。石囡是從大白鯨優秀幻想兒童文學作品征集中展露頭角的跨界作家,他的《聽口音你是月球人》有奇異的想象滋味。另外,何濤的《喚不醒的機器人》,艾天華的《淚光隕石》等也呈現了具新鮮感的科學假想。
綜上,這是一部薈萃2019年度兒童短篇佳作,薈萃詩歌、散文、童話、小說多種文體,閱讀體驗豐美的“文學”選本。北岳文藝出版社標舉“兒童文學”為門類之一,納入年度文學選粹系列,呈現年度具有文學意義的甄選;兒童文學期刊編輯們浪里淘沙、以品質為標準的推選,兒童文學作家們基于兒童文學本體意識的種種探索與嘗試,促成了這部有光芒的《2019年兒童文學選粹》。至為遺憾的是,囿于篇幅,上文所列舉的優秀作品未能全部在《選粹》中呈現。基于有限的兒童文學短篇作品閱讀印象,選文更多地著眼于富有新意的“文學呈現”。基于《選粹》的收錄形式是通篇的文字呈現,選文以面向小學與中學兒童,面向廣大有童心的成人與關注兒童文學的成人為讀者定位。作品排序與作品質量沒有必然關聯,主要基于各文體的亞類型做了適當分區,同時基于“閱讀體驗”的考慮,對不同題材作品做了穿插編排。上述基于有限的兒童文學短篇作品閱讀獲得的印象,可以窺得兒童文學作家們基于兒童文學本體意識的種種探索與嘗試。期冀這樣的呈現能夠觸發相關探討,包括:關于現實主義文學創作主流中浪漫與想象該如何安放,介入兒童生活的散文還可以有怎樣豐富的創作空間,關注兒童心靈的兒童詩在少年詩領域還有多大的待墾空間,兒童文學的跨界創作與兒童文學的基準意義之間如何磨合等。
崔昕平,太原師范學院教授,文學博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文學評論家。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理事、全國師范院校兒童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