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羽通過大量俄羅斯詩歌漢譯本和原詩對比研究與鑒別,對格律、音韻等形式要素,做了細致入微的分析。 在詩海上漂流
谷羽先生的文集《帆船,在詩海上漂流——俄漢詩歌翻譯研究》出版了,此書為我們展開了中俄詩歌和翻譯作品的歷史畫卷,認真梳理了中俄詩歌翻譯領域作出卓越貢獻的翻譯家,詳細分析了中俄詩歌和翻譯作品,賞析詩歌名篇佳作,對比分析同類詩歌,發現不同國度、不同文化語境中詩歌作品的內在聯系與審美特質。
文集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俄羅斯詩歌研究。主要介紹普希金、萊蒙托夫、費特、巴爾蒙特、勃留索夫、蒲寧、古米廖夫、葉賽寧、納博科夫、別列列申、舍甫涅爾、庫什涅爾等各個時代詩人及其代表作品。從寫作手法、時空結構、音韻、詩行、思想情感等角度對作品進行研究分析。上世紀中期查良錚(穆旦)翻譯了普希金與丘特切夫的詩歌作品,谷羽對查良錚的譯詩原則與追求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剖析,值得詩歌愛好者、詩歌翻譯者認真借鑒與深思。
第二部分是俄詩漢譯透視。谷羽通過大量俄羅斯詩歌漢譯本和原詩對比研究與鑒別,對格律、音韻、詩行、音步、抑揚格、揚抑格、交叉韻、環抱韻、相鄰韻等形式要素,做了細致入微的分析,同時研究老一輩優秀翻譯家如何處理詩的節奏與韻律。通過這樣的分析和對比,讓讀者體會出原詩的韻味和譯作的美感,讓詩歌翻譯者對原詩和譯作有更加深入的認知。
谷羽高度認同查良錚駕馭語言的靈活大膽、充分利用和發掘母語的韌性與潛力,并將詩人的氣質、開闊的視野、深厚的藝術修養和駕馭語言的悟性,融入到譯詩過程中,讓翻譯過來的詩有血有肉,活靈活現、形神兼備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一流的詩歌翻譯家,對譯作會反復修改,精益求精。其實敬重查良錚的谷羽也是這樣做的。谷羽譯詩,自己也寫詩,他熱愛中國古典詩歌,從中汲取營養,再加上扎實的俄語功底,50多年的翻譯實踐,譯過的詩歌作品數以千計,他效法前賢,遵循以詩譯詩的原則,以格律詩譯格律詩,重視詩歌形式和音樂性的把握與傳達。讀他的譯文,不僅能領略到原詩的藝術魅力,也能感受漢語的博大精深。
第三部分是漢詩俄譯初探。這一部分最大的亮點就是對俄羅斯漢學家譯介優秀中國古典作品的梳理,從瓦西里耶夫翻譯蘇軾的《花影》開始,阿列克謝耶夫《三譯〈靜夜思〉》,嘔心瀝血譯“聊齋詩詞”,他的弟子施圖金、艾德林等諸多優秀漢學家系統性地翻譯中國詩歌,為中俄文學與詩歌交流作出了重大貢獻。阿列克謝耶夫院士列出45部中國經典作品翻譯提綱,具有高瞻遠矚的超前意識,使得俄羅斯漢學家翻譯中國詩歌具有系統性、傳承性和科學性。阿列克謝耶夫高度尊重中國詩人與作品,提出了注重科學性與藝術性的譯詩原則,明確反對歐洲文化中心論,反對獵奇心理以及對漢語詩歌的任意增刪。
谷羽先生還借鑒加斯帕羅夫院士的詩歌翻譯理論,運用“準確性指數”和“隨意性指數”對具體詩作翻譯文本進行量化分析。他并不認同“詩歌不可譯論”,也反對詩歌翻譯“創造性叛逆”之類的說法,認為詩有“不可譯因素”,也存在“不可譯的詩”,比如漢語的回文詩,俄語的冠頂詩。他在多年的詩歌翻譯實踐中,研究詩的形式、節奏、音韻、成語、典故、諧音詞、雙關語的翻譯與變通處理,在這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值得我們后來者學習和借鑒。
第四部分是詩歌名篇賞析。這部分主要選取中俄詩歌同題材、同主題、有內在聯系的作品進行賞析。同題詩中,如《紀念碑》《囚徒》,不同時代的詩人展現出不同的感悟和真知灼見。而愛情詩、母愛詩、懷鄉詩,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釋放出不同的藝術光彩。各個民族都有永恒的詩歌母體,比如親情、愛情、友情、鄉情、哲理、自然等,重要的是寫出個性化的感悟,表達“人人心中所有、人人口中所無”的情愫。以帆船為意象和以眼睛為意象的中俄抒情詩對比,格外引人矚目,體現了這位詩歌翻譯家敏銳的藝術嗅覺和高超的分析能力。
這部文集是谷羽先生幾十年的學術積累和研究成果,每篇多則四五千字,少則兩三千字,但都以翔實的資料為基礎,具體作品具體分析,體現出他沉穩儒雅的治學風格。這對于俄語界的大學生、研究生,尤其是有志于詩歌翻譯的學者,無疑是一本案頭必備的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