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世界的另類可能 ——評遠瞳《黎明之劍》
《黎明之劍》是網絡作家遠瞳繼《異常生物見聞錄》后發表的新作,小說描述了一個現代人穿越異世界引發工業革命的故事。與其他類似作品不同的是,《黎明之劍》里的主角高文并未將自己腦中的地球科技強加于異世界,而是著力引導當地土著一起研究、探索,以期建立起一個具有本地特色的、與地球迥異的魔法科技體系與制度。在其背后,作者遠瞳在努力思考一個問題:網絡小說是否可以借助穿越異界的方式獲得對宏大敘事的想象力,去探索另一種社會發展模式的可能性。
遠瞳是極具探索自覺的作者。在《黎明之劍》開頭,主角先穿越了異界某個超古代文明遺留的衛星,透過衛星鏡頭觀察星球上人類文明的興衰更替。在以萬年為單位的觀察后,他才鬼使神差地脫離衛星軀體,穿越到腳下星球的高文·塞西爾大公體內,重新以人類的身份生活。
這一情節是在重演讀者開始閱讀網絡小說的過程。高高在上、俯視眾生的衛星視角,恰似電腦前在更高維度觀看屏幕上悲歡離合的讀者。而那一幕幕文明更迭的場景,如同網絡小說開頭展示的世界體系,起到了為讀者介紹背景知識的作用。最后主角從衛星穿越成為星球里的某個人,其本質為展示讀者自我代入網絡小說主角、跟隨主角視角在異世界冒險的過程。
通過在小說開頭刻意再現閱讀網文的行為,遠瞳在劇情中模擬出了兩個層面。讀者既跟隨主角體驗著他的種種經歷,感受著身臨其境的爽快;又不時跟隨他的意識返回衛星層面,跳脫出具體故事俯視一切、觀察一切。讀者被主角帶著在不同的層面反復切換,獲得了一種超越的清醒感,免于沉溺在情境中不可自拔。
超越的距離使得星球上發生的一切變成了被觀察的對象,高文在地面上的所作所為仿佛成了星球大小的培養皿里的一場大型實驗,讀者則是一群遠遠地用顯微鏡觀看培養皿的觀察者。
作者生怕讀者意識不到這一點,特意在小說中反復強調地面上的劇情只是一個觀察對象,還找了幾個朋友,一邊陪讀者坐在觀眾席,一邊告訴讀者:咱們是觀眾。先是主角高文推測衛星是某個高等文明的遺留,目的是監測和觀察地表文明發展狀況。然后是遠居深海的外星來客海妖,從深海與外星二重視角觀察陸地文明。最后是掌握古老的神明科技又被其控制的巨龍國度,它們同樣在時刻注視著大陸的人類文明。這三方觀眾清楚地提醒讀者,陸地人類文明正在進行一場萬眾矚目的大型實驗,而讀者跟他們一樣坐在觀眾席上。
這是一場以社會為尺度的實驗。高文帶領著手下一起探索魔法世界的規律,用數理知識量化玄之又玄的魔法,并構建起符合異界特色的魔導工業體系,從生產力角度出發,開始改造這個世界的生產關系。在這個過程中,高文只能算是引導者,而不是主導者。塞西爾帝國最核心的技術突破都來自異界土著的智慧和集體研發的努力。不僅如此,跟高文所在國家敵對的提豐帝國也開啟了一場路線不同的魔法工業革命,從另一個角度構建屬于他們自己的科技體系和國家制度,展現出不遜色于主角的光彩。塞西爾帝國與提豐帝國是兩類工業體系、兩種核心科技、兩條社會道路的區別。作者遠瞳仿佛一位實驗員,在培養皿中測試雙方誰會勝出。
遠瞳已經盡力讓魔法世界的科技發展與地球不同了。他反復刻畫了這些差異。比如,中世紀的異世界卻靠心靈魔法構建出虛擬現實網絡;制造傳統的動力機車千難萬難,類似于磁懸浮列車的火車卻一步到位。每次出現差異后,主角高文還會特意進行總結,反思自己地球思維的不足。這一切都在向讀者傳遞信息:這里與地球是不同的。
然而,這種差異也僅止于此了。仔細去看,這里面的科技成果依然是地球已經實現或即將實現的成果,只不過發明順序與技術細節做了調整而已。其引發的生產關系變革盡管細微之處不同,但大體還是符合高中教科書上的社會階段變化論述,連順序都未曾變化,這就有些生硬或者說是缺乏創意了。生產力既然已經變成了魔導工業,魔導工業既然已經不是按照蒸汽—電力—信息的順序進化,那么具體的社會制度難道不會產生全新的可能嗎?如此看來,即便是在一個物理規律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的想象力仍然難以跨越其肉身所處的地球藩籬。
工業革命與社會變革可以視作一種宏大敘事。遠瞳確實在探索另一種宏大敘事,但他又不時被一種尷尬所困擾,這就是王玉玊曾提及的“宏大敘事尷尬癥”。網絡一代生活在后現代里,后現代對他們來說不是抽象的理論,而是活生生的生命經驗。這是一個宏大敘事解體的年代,他們面對莊重嚴肅的宏大敘事會本能地產生尷尬情緒。具體到遠瞳身上,他一邊利用高文在異世界進行宏大敘事,一邊又安排了一個叫琥珀的親衛常伴左右。琥珀是個咋咋呼呼、沒正形的人,她最喜歡吐槽高文的一言一行。每當高文做出一件嚴肅的壯舉,讓劇情節奏趨于莊重、恢弘時,琥珀就要跳出來吐槽高文,用戲謔嘲諷的方式解構他的舉措,破壞氣氛,同時也把讀者從宏大敘事的情緒中推出來。這些插科打諢來得如此迫不及待,仿佛是作者害怕讀者在宏大感中多沉浸一秒就會生出尷尬的情緒來;亦或是作者自己已經率先尷尬,所以忙不迭地起身驅趕讀者,生怕丟人。
宏大敘事的尷尬與另類想象的失能是困擾遠瞳這一代網絡作者的問題。但他確實盡力去嘗試和探索新的可能性了。《黎明之劍》還遠未完結,我們不妨抱以期待,等待這部作品為我們提供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