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十月》2019年第3期|育邦:在紙山
來源:《十月》2019年第3期 | 育邦  2019年06月17日09:08

從溫州市區出發,車行半個多小時,就到了澤雅山區,即紙山。從熙熙攘攘的繁華都市進入山清水秀、人跡罕至的世外桃源,其實只需要你抬起腳,有所行動。進入山區之后,深山幽壑、激湍飛瀑、茂林修竹,紛紛闖入視野,這是永嘉太守謝靈運的山水。他的詩句如“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云日相暉映,空水共澄鮮”也就倍感親切了。蘇東坡不無羨慕地說:“自言官長如靈運,能使江山似永嘉。”謝靈運熱愛永嘉的靈山秀水,現在溫州甌海區的山山水水也都在他的轄區內。他有一顆永不停息的心,他既是耽于探險、熱衷悠游的“驢友”兼探險家,也是一名深入基層、體恤民情的官員。他最為快意的乃是他的詩人身份,他總是以先得山水勝境為快,他是最早把個人獨特感悟到的山水美景、天地人合而為一的境界傳遞給更多人的詩人。我想象,在某一個夕陽西下的薄暮時分,謝太守騎著一匹白馬在此優哉游哉地漫游,把他的目光、他的心靈印拓在這山水之間,偶得佳句,即策馬揚鞭而去,卷起一縷塵煙……

澤雅山區世代以造紙為業,在澤雅造紙鼎盛時期,家家戶戶造紙,待到天晴之時,每家都把壓好的紙,放置在山嶺上晾曬,漫山遍野盡是黃燦燦的曬紙,所以稱為“紙山”——這既是山水間的杰作,又是人們智慧與勞作的結晶。

澤雅屬崎云山脈,原來是指澤上、澤下、澤新三個村落,位于“古聳寨”之下,明弘治年間的《溫州府志》即記載有“寨下”之名。“澤雅”,即“寨下”音轉之訛而成,這是當地人有意為之的雅化,就如同南京城有一個原為“皮市街”后音訛為“評事街”的地名一樣。明萬歷年間的《溫州府志》正式記有“澤雅”之名,如此山水靈秀、人文繁盛之地,稱之為“澤雅”真是再貼切不過了。

澤雅被譽為“千年紙山”,最早造紙的時間可以追溯到唐朝。在唐代,溫州蠲紙即聞名遐邇,清人周輝《清波別老》說:“唐有蠲府紙,凡造此紙戶,與免本身力役,故以蠲名。”蠲免力役,是古代朝廷對上貢的手工業者實施的一項政策,居高臨下,稱之為恩典吧!紙做得好,上貢朝廷,可免除勞役。溫州蠲紙是否在唐就是貢品,意見不一。明人姜淮《岐海瑣談·卷十一》認為:“溫州作蠲紙,潔白緊滑,大略類高麗紙。吳越錢氏時,供此紙蠲其賦,故名。”也就是說,溫州蠲紙始于五代吳越時期,當時錢氏立國,可另管轄下的溫州貢紙并蠲賦。此后,宋、元相襲其制。不管如何,澤雅生產的紙品上乘是無異議的,清代詩人戴文雋贊嘆溫州蠲紙說,“瘦金筆勢迥超傖,紙敵澄心白似銀”。明弘治年間的《溫州府志》卷七《土產》記載了蠲紙的制作方法:

蠲紙其法用鏹粉和飛面入樸硝,沸湯煎之,俟冷,藥釅用之。先以紙過膠礬干,以大筆刷藥上紙兩面,候干,用蠟打,如打牌法,粗布縛成塊,揩磨之。右蠲紙,舊時州郡尺牘皆用之,今已罷置,姑存其法以遺于后之民。

通過上面的敘述,我們大約可知蠲紙的加工方法就是先用鏹粉、面粉、樸硝煎制成藥液,再將紙膜經過膠礬、干燥、刷藥、再干燥、上臘、打光等工序。溫州蠲紙在明代走向衰落,技法失傳。

蠲紙為竹紙所替代。形成大規模的造紙作坊需要特定的基本條件:一是造紙纖維植物資源充足;二是水資源豐富清潔,利于漚制漂洗原料,或溪流落差較大,可以建造水碓搗刷;三是當地居民具備成熟的造紙和設備建造技術。崎云山麓的澤雅山區,纖維植物資源豐富,毛竹、水竹、綠竹隨處可見,遍布山間田野、溪畔河岸、路邊村旁。水資源充足,溪流落差大,適宜造碓搗刷。如著名的四連碓造紙作坊,它就位于北斗山腳龍溪中游,該設施始建于明朝初年,水渠長約230米,順流分4級水碓,可反復利用水力資源,故名“四連碓”。我在山間發現了多處水碓,借助于大自然永不停息的動力,有的仍在正常運轉,展示出天地運行生生不息的生命奇跡;有的已經破舊傾圮,靜靜地躺臥在溪水旁,青苔點點,呈現出一種異樣的頹廢之美。山泉水眼處處可見,清澈見底,了無雜質,最為適宜打漿造紙。我在澤雅幾個造紙村子的溪水間,均發現了大量叢生的菖蒲,一直以來菖蒲就是中國古代文人墨客的清供之一,對水質要求極高,菖蒲的繁生為這些造紙的山村增添了些許人文書卷氣息,也側面見證了澤雅山區的環境優美、水質清冽。造紙工造紙技術成熟,特別是建造水碓、編織紙簾、澆砌紙槽等技工充足。天、地、人多方面完美的條件成就了澤雅紙山。

據可考資料記載,是一次小規模的移民潮帶給澤雅造紙業的繁盛。元末明初,福建南屏人為避戰亂遷居澤雅。因澤雅水多竹茂,遂重操舊業造“南屏紙”。人們用水碓將水竹搗成紙絨、紙漿,制成屏紙。澤雅一帶數千人從事造紙,因此到處是水碓、紙坊。如水碓坑、水簾坑等地名亦都與造紙有關。20世紀90年代日本農耕民俗考察團、中國印刷博物館等團體多次到此地考察,他們驚地發現了澤雅如此大規模的造紙作坊,并且還能用古法進行造紙,他們一致認為澤雅紙山是中國古代造紙術的“活化石”。

在紙山,我仔細參觀了造紙文化園,深入了解手工造紙的流程。當地的人們傳承了千百年來的手工技藝,澤雅手工造紙號稱有72道工序,但流傳到今天,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尚有20多道工藝流程,如樣樣分開計算,可有109道小工序,嘆為觀止矣!這些流程包括刷、腌刷、翻塘、煮料、搗刷、撈紙、壓紙、分紙、曬紙、拆紙、印紙、打捆、包裝等,部分生產流程甚至比《天工開物》所記載的更為原始更為復雜。我想,所謂的工匠精神,就是在這些細致煩瑣的工序中誕生,它們很慢,耐煩……慢正是工匠精神的精髓,慢是一個天地萬物舒展的過程,慢是自然、人與物相互交流的過程,慢是精神的,而非物質的。慢產生美和藝術……

千年紙山孕育了濃郁的書卷氣,這種書卷氣似無卻有,沉淀在宏大歷史和日常生活的深處。在澤雅山區有一個小山村并不造紙,卻處處得文氣之浸染,在民國期間,走出多位了不起的人物,創建了最早的鄉村現代小學,不禁令人肅然起敬。它叫廟后,是著名散文大家琦君的故鄉。廟后村是琦君的出生地,小村山清水秀,溪流穿村而過,村莊散落在小溪兩岸,依山傍水而建。琦君先生在《鄉思》中的寫道:“故鄉是離永嘉縣城三十里的小山村,不是名勝,沒有古跡,只有合抱的青山,潺湲的溪水,與那一望無際的綠野平疇。我愛那一份平凡的寂靜,更懷念在那兒度過的十四年兒時生活。”歲月滄桑,琦君的出生地——潘家故宅尚存遺跡。經歷種種變故,故宅現只剩下一個斑駁滄桑、雜草叢生的古門臺。門臺飛檐翹角,頗為精致,還有殘缺的磚雕,古樸典雅。而廟后小學就是琦君的養父潘鑒宗先生在1920年創辦的,琦君小時候父母雙亡,即為大伯潘鑒宗收養。改編自琦君同名小說《橘子紅了》的電視劇里的“大伯”的原型即是潘鑒宗。在民國時期,這所學校聞名遐邇,影響深遠。青田、文成、瑞安、永嘉等地學子都不顧偏遠,慕名前來求學。潘鑒宗為提高教學質量,邀請了一批名師執教,獎勵好學上進學生,對家境貧困的有志學子,不但免除學費,還提供膳食住宿等資助。潘鑒宗惠及桑梓之舉,至今還為人們所稱道。琦君深愛著他的養父,專寫父親的文章就有《父親》《油鼻子與父親的旱煙管》,數十篇文章如《小梅花》《楊梅》《酒杯》《鮮牛奶的故事》《喜宴》等都描述了父親的人生側面,并懷有深切的緬懷之情。

2001年10月,闊別故鄉半個多世紀的琦君先生回到家鄉,她寫下了“崎云山水秀,廟后鄉情親”10個字,濃濃的鄉愁躍然紙上。我們在她的文章中能看到她對故鄉無盡的摯愛。我們在她的文字中能感受到20世紀初年這個小小山村的溫度,看到中國人的善良與操守,看到文化潤物細無聲般地在偏僻的山村里靜靜展示著闊大的情懷:在黑夜里,在煤油燈下,孩子們讀著《論語》和唐詩,那么稚嫩,那么溫馨……而在他們羞澀的瞳孔里,正倒映著星辰大海…… 

育邦,1976年生。從事詩歌、小說、文論的寫作。著有小說集《再見,甲殼蟲》《巴拿馬內褲》,文學隨筆集《潛行者》《附庸風雅》《從喬伊斯到馬爾克斯》,詩集《體內的戰爭》《憶故人》等。現居南京。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五月婷婷| 色综合久久加勒比高清88| 国产亚洲综合色就色| 中文字幕久久综合|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色| 五月天婷五月天综合网在线| 天天狠狠色综合图片区|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高清| 人人狠狠综合88综合久久| 色爱无码AV综合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偷偷噜噜噜色| 五月综合激情婷婷六月色窝|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国产综合激情在线亚洲第一页|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激情|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图片 | 婷婷丁香五月天综合东京热 | 久久久亚洲裙底偷窥综合| 狠狠色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99| 亚洲人成综合在线播放|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亚洲偷自拍拍综合网|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尤物| 香蕉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宅男自| 久久五月天综合网|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色综合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熟妇综合久久久久| 亚洲综合偷自成人网第页色| 亚洲狠狠成人综合网|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综合一区| 狠狠综合亚洲综合亚洲色|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蜜桃三 |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