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2019年第3期|鄭局廷:海底撈月
一
夏寶軍沒再猶豫,給省城協和醫院的老同學袁寧生打通電話,表述了要迅即住院的想法。袁寧生爽快地答應道:“只要你能抽出空閑來住院,我拱破天眼也給你擠出一張病床。”夏寶軍笑著謝道:“我這兩天就過去,少不了要麻煩你。”袁寧生擠兌道:“麻煩談不上,只是你別像上兩次那樣,又放我的鴿子。”夏寶軍正兒八經地表態道:“這次說定了,必須去!再說,我這病也拖不得了。”袁寧生附和道:“是的是的,病拖久了對身體不好。定好了,我就去給你找病床。”
掛斷電話,夏寶軍便拿出紙筆寫請假條。他選擇這個時間去省城醫院做手術,是想手術過后歇息一陣,接上春節假期能多休養一段時間。腸道息肉雖不是什么重癥惡疾,但不割掉任其泛濫也很麻煩,所以,這一次一定要請假去完成息肉切除手術。
寫好請假條,夏寶軍來到鎮委書記劉方成的辦公室。劉書記正在簽批文件,見他進來,放下手中的筆,抬頭問:“老夏,你有事么?”夏寶軍呈上請假條,央求道:“劉書記,我現在一天跑多趟廁所,實在拖不得了,請你一定批我這個假。”劉書記笑道:“幾坨息肉,就像臉上長了幾顆瘊子,搞得要死要活的,太大驚小怪了吧。”夏寶軍耐心解釋道:“醫生說我的腸道上長的息肉,像一擼‘羊肉串’。你說,人的腸道上有那么一串東西,誰擱得住?”劉書記沒說話。夏寶軍心里清楚,劉書記為難了,擱在往日,他會很體諒地退卻,前兩次都是因為他沒再堅持而臨陣放棄,但今天他橫下一條心,告誡自己必須挺住!工作固然重要,可那是干不完的,像水車翻轉一樣,沒完沒了,而身體健康才是王道,身體垮了,什么工作也干不了啦。
“老夏,你也知道,我和桂元鎮長都是新來的,而桂元鎮長又被抽出去掛職,你是副書記,要是這么一請假,正值年末歲尾,我一個人的‘獨角戲’還唱得來么?”劉書記面露難色,滿腹苦衷地訴說道。
細細一想,劉書記說得不無道理,年終了,各種檢查考評組像燕子飛,各個討債的結賬的像螞蟥往領導身上搭,沒幾個得力人手應付,只怕要亂成一鍋粥。劉書記前年冬天來的,實際工作時間一年多,對鎮上的情況有所掌握,但對那些陳芝麻爛谷子的事并不了解。鎮長湯桂元是省委組織部的選調生,作為優秀干部被派到江浙掛職學習,本來湯鎮長也是初來乍到情況不熟,但他在鎮里,至少來人了可以頂一杠子。自己是鎮里的三號人物,如果請假開溜等于是少了一道“擋水墻”,什么事都會直接戳到“大王”那里,別說一個劉書記,就是五個劉書記只怕也應付不來。看來自己是想簡單了一點,夏寶軍慎思一陣,準備收回請假條,可肚子突然一陣抽搐,像皮鞭抽打一般,疼得他齜牙咧嘴。他用手頂著腹部,迅即打消了那個念頭,皺著眉頭求告道:“劉書記,像這種情況每天要發生幾次,如果你再不批我假去做手術,我只怕性命根子都要丟在這里。”他只能帶點夸張地把病情說嚴重一點,不然,劉書記是不會批假的。
“看你的身體,打得死老虎,光幾坨息肉,不會危及生命吧?你挺得住!”劉書記笑著打趣道,接著,從筆記本中拿出一份紅頭文件,遞給他,不吝溢美之辭地恭維道:“你資格老、情況熟、威信高,是我們鎮里維穩安民的‘定海神針’。非常時期,我不可能批你假的,癩蛤蟆墊床腳,硬撐也得撐過這陣子。”
平時他是一個很犟的人,倔脾氣上來,十牛九驢也拉不回,但這會兒讓劉書記把幾頂“高帽子”往頭上一戴,腦袋有些暈暈乎乎起來。瞧一眼劉書記遞過來的文件,是縣委專題會議紀要,草草瞄過幾眼,便知道是啥內容了。其實風聲半年前就開始造了,只不過拖到現在才真正落地。省城農字號龍頭企業金鯉集團擬投資3億元,在鎮郊榮灣村征地500畝,建稻米加工基地、曬場、堆場及倉儲,收購、加工、出售全鎮的富硒稻米。
“這是一個領導工程,咱們必須引起重視。”劉書記略帶神秘地小聲道。
夏寶軍當然清楚劉書記所要表達的意思。坊間早有傳聞,金鯉集團高層與省領導來往密切,所以金鯉集團的布點投資,都得到所在縣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優惠,書記、縣長最后都有一個好去處。“領導工程”,與自己這種底層小干部沒有半毛錢關系。
看到他沒啥反應,劉書記又提醒道:“這更是一個惠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
這倒是夏寶軍特別看中的。金鯉集團承諾,對農民富硒稻米的收購高于國家收購價0.5元。他粗略地算過一個賬,全鎮有5萬畝水稻田,每畝按1500斤產量計,老百姓由此可以增收3750萬元。對于靠種田維生、增收門道狹窄的農民來說,這還真是一筆意外之財。他充滿期待道:“但愿金鯉集團能說話算數造福于民,別又生出什么幺蛾子來。”
“收購價格高于國家收購價0.5元,已經寫進合同,不會生變。”劉書記滿打包票后,趁熱打鐵地安排道,“縣里要求,征地拆遷必須在春節前完成,我與湯鎮長電話商量過了,決定由你擔任指揮長。”
之所以執意請假去省城住院治病,是他心里早有預感,想刻意回避這項工作,但終究未能逃脫。夏寶軍不是怕麻煩纏身,也不是怕吃苦受累,而是深諳這些“領導工程”的潛規則。金鯉集團不僅是零地價拿地,而且連拆遷、青苗補償等費用也不出,讓縣政府買單。縣里財政是吃飯財政,很多支出都是壓了再壓減了再減,哪來富余資金做“貼本招商”,所以只能象征性地擠出一點資金來應對老百姓,讓基層干部去跟老百姓講斤講兩磨嘴皮子。想到這里,夏寶軍的心里就躥起一股火,他盡量平抑語調地要求道:“讓我出任指揮長可以,但是付給群眾的拆遷補償費用一分錢都不能少!”
“縣財政付給老百姓的征地補償到位后,拆遷、青苗等費用只給了250萬。”劉書記直白地報出數字,眼睛不敢正視夏寶軍。
“開國際玩笑吧。”夏寶軍情緒激動地叫嚷道,“金鯉集團在榮灣村征的500畝地,有400畝是蜜桃基地。這可是四年前鎮里為配合縣里‘全域旅游’的需要,強迫十幾家農戶栽種的,每家每戶都投進去幾十萬,剛掛果一年,這點錢做胡椒末兒都不辣,怎么賠得下來?”
“我也知道賠不下來。”劉書記不敢正眼瞧他,只能低聲鼓勵道,“你是老江湖,會有辦法的。”
“你就別灌我迷魂湯了,我哪來那個神本事?如果賠付款不落實,你另請高明吧。”夏寶軍索性推脫道。
“想推也推不掉的,你是縣委黃書記欽點的總指揮。”劉書記直接披露道。
夏寶軍極有自知之明:“黃書記關注的是你們這班書記、鎮長,我一個小人物,怎么能入他的法眼?”
“你前年成功轉化朱祥喜的那樁信訪案,黃書記在我們黨委書記會上作為范例講了幾遍,要求大家向你學習。黃書記對你印象深刻著咧。”劉書記道。
夏寶軍的心里頓時涌出一陣悲哀,其實自己只是做了一個基層干部的本分,卻要被大驚小怪地宣傳和張揚。朱祥喜是本鎮人,與妻子在省城開廢品回收站。一天晚上,兩口子在一條新修道路的路邊撿垃圾,一輛渣土車飛馳而來,兩口子趕忙避讓,妻子不慎跌入一口深井,當場溺亡。朱祥喜匆匆安葬完妻子,便去找交警,交警不管,又去找渣土車司機,司機不見他,再去找修路的公司,人家幾個五幾個六地打發了他。無奈,他找到市信訪局,信訪局只是聽了情況反映,但卻沒有下文。循環往復多次,這件事像踢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就是無人接球。沒有辦法,朱祥喜便開始赴京上訪。區里指示街道的人把他從北京接回來,派兩個人專門看守他。為了阻止他赴京,把他的身份證號輸入購票系統,讓他買不到票,但朱祥喜便坐公共汽車到信陽,再從信陽坐車到鄭州再上北京。為此,市里多次受到省里通報批評。市委書記坐不住了,便求助朱祥喜老家縣的黃書記,黃書記發話到鎮里,夏寶軍分管信訪維穩,當時的鎮委書記便把任務扣到他的頭上。他接手后,上午出發,下午趕到省城,找到朱祥喜時,已近黃昏。他沒有去賓館開房,而是和朱祥喜住在那狹小潮濕的窩棚里。朱祥喜講他的遭遇講他的歷程講他的心境,夏寶軍默默地傾聽了大半夜,兩顆心慢慢地靠在了一起。之后,他帶著朱祥喜找律師找相關單位,通過多方斡旋,最后施工單位、渣土車司機及區財政共賠了朱祥喜二十萬塊錢。老百姓要的是什么?夏寶軍從朱祥喜的行動之中得到了兩個字:尊重!想到這里,夏寶軍直言不諱道:“劉書記,黃書記號召大家向我學習,沒有別的,就是要尊重老百姓,把他們當人,該賠償必須賠付到位!跟你把丑話說在前頭,靠嘴皮子糊弄百姓的事我不會干,也干不了!”他的倔勁上來了,咬著這點不肯松口。
“不是只有你夏寶軍一個人心憂百姓、情系民眾,我們都是受黨教育多年,也都具備這種情懷。”劉書記很是憤怒,罕見地發火道,“項目要落地,政府要貼錢,財政很空虛,當然只能緊巴緊巴地給。即便現在撥你2000萬,你也會嫌少!所以先撥250萬,讓你做工作從緊一點,萬一有突破,政府肯定會認賬。”
“有這話你早說呀。”夏寶軍咕噥道。
“即刻成立專班,迅速啟動工作。”劉書記發令道。
“我,我還有個小要求。”夏寶軍低垂著頭,囁嚅道。
“有什么要求盡管提,只要你保證按時完成征地工作。”劉書記手一揮。
完成征地任務沒多大問題,只是自己提的要求是關于個人的,蓄意已久。這一生從未給組織提過什么要求,突然地讓提要求,夏寶軍有些羞于啟齒,但是,自己翻年就是五十三歲的人了,在鄉鎮工作三十二年,當了五年辦事員,當了五年片總支書記,提拔后,干了五年黨委武裝部長,又當了六年副鎮長,做副書記做了十一年,在鄉鎮干部中絕無僅有。在鄉鎮做副書記,一般做一屆五年時間,升遷無望,都是調回縣城安排工作。自己在副書記崗位上磨磨蹭蹭兩屆多,為何?主要是一撥又一撥的書記、鎮長不放過他,恭維他是鎮里的“壓艙石”,夸贊他是維穩的“滅火器”,一再留任,捱到至今。按說,自己是一個“泥腿子”,出身農家,根在鄉鎮,原是準備在鄉鎮干一輩子的,可兒子大學畢業后在縣城找了一份工作,要結婚買房,他只能把鎮上的房子賣了,給兒子在縣城買房湊一筆錢。妻子在鎮上沒地方住了,便跟著到了縣城。妻子是久病號,背著個藥罐子,心臟病常常發作,成了他無時無刻的擔憂。醫生曾警告過他,病人身邊不能沒人照看。所以,只有調進縣城,自己的那個息肉手術才有時間去做,妻子才能有人陪伴守護。想到這里,他覺得沒必要藏著掖著,直接捅破算了:“劉書記,我完成征地拆遷任務后,你給縣委組織部說一聲,把我調進縣直部門,不揀單位不揀職位,有工資發即可。”
“不行,不行,你是抓工作落實的得力干將,鎮里離不開你,我不會去做這個工作。”劉書記擺手道。
“劉書記,不是我不想在鄉鎮干,實在是我家有特殊情況。”夏寶軍特別強調道。
“我不可能放你走的,你趁早死了這份心。”劉書記堅定地拒絕道。
“我是鄉鎮唯一一個五十三歲的副職干部,你不答應我的要求,我拒絕出任指揮長。”夏寶軍板起臉,公然要挾道。
氣氛顯得很緊張,劉書記立刻“變臉”,臉上浮現一層笑意,故意逗樂道:“今天還真領教了你較起真來不近人情的厲害,難怪人家背地里叫你‘較真哥’。”
提起這個綽號,勾起了夏寶軍一段不愉快的回憶。那還是在他擔任武裝部長期間,一個周末,縣武裝部兩個干部來鎮里忙完驗兵工作后,便張羅著打點帶彩麻將,五塊錢的底子,他和武裝干事作陪。從中午打到晚飯前,他的手氣都不太好,輸了近百元。最后一盤,他自摸了,每家應匯十元錢。武裝干事知道他平時打牌的個性,很快就遞給他十元錢,而縣武裝部來的兩個干部掀牌散場沒有給錢的意思。一般來講,最后一盤可以不給,稱作“放學”,但他同別人打牌時,最后一盤都會匯給別人。在他看來,打牌是娛樂游戲,必須遵從游戲規則,最后一盤應該和第一盤一樣,輸了就得匯錢,不然,壞了規矩這牌就打不下去了。兩個干部平常到鄉鎮來,都是明欺三分,不說這最后一盤可以不匯,在別的鄉鎮打牌,大多是用人家的錢打,打輸了走人,打贏了裝包,哪里見過像他這樣的“半轉”,但又不便明說,只是僵持著不肯掏錢。他的手一直伸著,不依不饒地討要道:“你們得給錢,怎樣開始就怎么結束?牌品見人品,不然這事傳出去對你們不好。”兩個人無奈,各自知趣地掏出十元錢丟在桌上,飯也沒吃,氣哼哼地跑了。這件事傳出去后,“較真哥”的綽號便應運而生。他心里清楚,大家起這個綽號,含有貶義的成分。這會兒聽到劉書記重提這個綽號,他感到有些面紅耳赤,便趕緊求饒道:“你就別踩我的尾巴了。其實我一直是那么想的,打牌和搞工作一樣,必須善始善終。”
“我就很欣賞你這種‘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把事當事的認真勁頭。”劉書記大加贊許之后,解釋道,“我很了解你以及你的家庭情況,其實我已經向組織部門作了反映,只是沒有告訴你,怕你分心而影響工作。”
“不會的,不會的。你這樣體恤下屬,我就是把這老命搭上,也要把征地拆遷工作圓滿完成!”夏寶軍豪氣十足地表態道。
走出劉書記辦公室,夏寶軍的心里感到別扭。本來是去請假治病的,假未批卻還接受了一項艱巨的任務,個人要求是提出來了,但總好像做了一筆交易,讓好生生的一樁工作變了味道。
二
在機關里把手頭上的事做了交接,夏寶軍便準備春節前這段時間不再回辦公室。他派人在榮灣村里找了一間空房,并租了下來,作為指揮部駐地。他準備在那兒安營扎寨,靠前指揮。
下午,夏寶軍叫上綜治辦主任老趙,和村支書榮小江一道,沿征地周邊踏勘行走實地察看。
其實不用踏勘,夏寶軍對這塊土地的地形地貌已經爛熟于心。他曾多次陪投資老板看過這塊地,而且他每天晚飯后要走路兩萬步,大多時候都要經過這里。何況,這400畝的蜜桃林栽種之初,是他帶人過來給老百姓做的工作。想起來真是滑稽,當時他是極力鼓動老百姓栽種,說得唾沫四濺、天花亂墜,現在卻要出爾反爾動員他們砍掉,這話該從何說起呢?
密密匝匝的桃林整齊有序,像整裝待發的士兵。老趙嘆息道:“這剛剛掛果的桃樹,砍掉真是可惜。榮書記,你準備怎么做工作?”
“只要縣里肯拿錢賠償,不用費啥口舌,今天給錢明天砍掉!”榮小江口氣輕松道。
“你別想得美,縣財政那么困難,怎么可能出那么多錢賠償?”老趙事先預警道。
“巧婦難做無米之炊,沒錢,拿臉給人抽,撅屁股給人踢呀,這個工作我可做不來。”工作還沒開頭,榮小江就舉起了白旗。
“拿錢做工作的事人人都會,還要你這個村支書毬用。”夏寶軍不滿地回懟。他要把預防針打下去,讓他們有個思想準備。現在基層干部做群眾工作有種傾向,打著“以民為本”的旗號,很少做耐心細致的工作,只知道拿錢開道。
榮小江沒再吭聲,老趙走上前,用右手箍住他的肩背,喁喁私語去了。夏寶軍一個人掉在后邊,突然肚子里一陣轟響,肚子有急劇下墜感……每天總要像這樣急急慌慌地跑幾次肚子,真是讓人難受又難堪。
趕著疾走幾步,追上緩行的兩個人,老趙轉過頭,笑著打趣道:“夏副書記,你像野狗子一樣,走一地屙一地,鎮上的土地越來越肥沃了。”
夏寶軍從背后推了老趙一把,應對道:“老子是走一地撒一地,不像你走一地吐一地,就是沒吐出口象牙。”
本想取笑一番,卻沒占到便宜,老趙轉換頻道,勸告道:“趕緊上醫院去把那‘羊肉串’滅了,這病啦,越拖越難治,可別為了工作把身體搞廢了。”
“是的,工作沒有窮盡,是干不完的,而身體是自己的,耗不起的。”榮小江附和道。
哪個不想呢?但人在官場,身不由己。滿腹怨氣像高溫爐里被澆了一瓢涼水的鑄鐵,吱吱直冒氣泡。話到嘴邊,他咽回去了,當著下屬的面,不能怨氣十足,否則,會影響士氣。他平靜地回應道:“你們多出點力,把征地這件事辦漂亮,我就有理由請假去治病了。”
走了一段,前方的路邊赫然而見一座墳塋,紙糊的花圈歷經風吹雨打,殘破地攤在墳上,像暮春落紅遍地。老趙驚詫地問:“怎么農田之中還有墳墓?”
夏寶軍不滿地努嘴道:“你問榮書記。”
榮小江不自然地笑笑,推脫道:“村里又沒做錯什么,要怪就怪那個馬艮普故意出村里的挺。”
怪人家馬艮普,說得出口么?馬艮普家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丹江口移民,當時一同移民過來的共五家,有兩家回遷,有兩家孩子考上大學長出息搬大城市去了,只有馬艮普留存下來,這也是榮灣村唯一的外姓戶。前年村里修公墓,本應稱“榮灣村公墓”,而村里人卻寫上“榮氏家族公墓”,這樣等于就把馬艮普家排斥在外。今年馬艮普的父親過世,骨灰端回來后無處落葬,馬家人到鎮政府討說法,夏寶軍曾出面協調,督促村里把公墓名稱更換過來,讓馬艮普父親的骨灰安放進去,但村里陰一套陽一套,遲遲不予落實,馬艮普最終無奈,賭氣地將父親骨灰安葬在自家田頭。
“這又會是一個大‘釘子’呀!”老趙嘆息道。
“什么‘釘子’呀‘螺絲’呀,有夏副書記出面,這都不是事。”榮小江拍著馬屁。
在榮灣村,馬艮普是單家獨戶,但人家是村里的一員,應該享受和大家一樣的福利待遇,但村里不是用愛去接納,而是用恨去排斥,馬艮普能服么?他當然就跟村里對著干啦。想到這里,夏寶軍帶著氣敲打道:“我不是神仙,也不是超人,我就是一個說話不管用的半老頭子。”
“我們按您的要求,也想緩和與他的關系,但他根本不買賬。”榮小江申辯道。
“要緩和關系,光靠嘴說有屁用,得用實際行動,為啥不趕緊把公墓名稱更改過來?”夏寶軍訓斥道。
榮小江沒再吱聲。
“老榮,趕快按夏副書記的指示去辦!做事,千萬不要把普通老百姓做到我們的對立面,增加工作的難度。”老趙順勢點撥道。
手機響了,夏寶軍接聽,是縣政府辦公室蔣副主任打來的,讓他趕到政府去,有事接洽。
掛掉電話,夏寶軍安排老趙、榮小江帶上村干部晚上到14戶種植戶家里去聽意見摸情況。然后,他點著榮小江,指令他這幾天抽出空閑,召集鄉賢及村里德高望重的長輩開會,迅速把公墓名稱改過來,為馬家平墳掃清障礙。
坐著公共汽車趕到縣政府蔣副主任辦公室,看到一個“小年輕”正和蔣副主任聊天。見到他,蔣副主任趕忙起身,拉著“小年輕”給他介紹道:“老夏,這是金鯉集團負責富硒稻米的項目經理,是金鯉集團董事長的公子。”
“小年輕”握著夏寶軍的手,露出陽光般的笑臉,謙恭地自我介紹道:“我叫何天華,認識您很高興,夏書記。”
“副的。”夏寶軍糾正道,“夏副書記。”
“干脆叫您夏叔得了。”何天華急忙改口道。
夏寶軍笑著點頭。
和蔣副主任告過辭,何天華帶著夏寶軍坐進“寶馬”車里,然后拖著他直接來到縣城最好的酒店“云上飄”。
原來只是路過,沒有踏過這個門。一生呆在鄉鎮,沒見過什么世面,眼孔比針眼還小,何曾進過這么高檔豪華的場所?再說,從小到大養成了節儉摳門的習慣,總認為花那么多錢吃頓飯不值。夏寶軍有些緊張地呵氣道:“談點事吃頓飯沒必要到這么奢侈的地方吧?”
何天華哥們似的擁著他走進“天宮廳”,極其鄭重道:“談重要的事得找重要的場所。”
兩人相對而坐。娉婷婀娜的服務小姐走了進來,遞給夏寶軍一本茶單,輕聲柔氣地問喝什么茶?他茫然不知,望著何天華,咕噥道:“隨便。”何天華對著兩杯茶端上來擺在他倆面前,散發出一股濃郁的茶香,服務小姐又遞給他一本厚厚的菜單,問他點什么餐?他好比剛進大觀園的劉姥姥,哪里知道點什么菜喝什么湯。何天華清澈的眼睛望著他,鼓勵道:“夏叔,隨便點。”一聲“夏叔”頓時拉近了兩人之間的距離,讓他感到一種親近,他隨口道:“你點吧,反正我不忌口,你點什么我吃什么。”何天華對服務小姐道:“來兩份鮑魚汁飯。”
服務小姐悄然而出,門輕輕掩上。何天華很貼心地問道:“夏叔,要不要喝點酒?”
“不要不要。”他趕緊擺手否定,心里卻有點酒癮泛濫,但醫生的忠告讓他不敢造次。想想那個時候,還是在片里當總支書記時,為了征收公糧水費,和村書記稱兄道弟,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那個豪氣沖破天際,那種激情無可阻擋,久而久之,喝成了酒精肝,喝高了膽固醇,喝出了腸息肉,醫生看到檢查結果后,嚴厲地警告他,再這么喝下去,命都要搭進去了。之后,他就沒再端酒杯。
何天華舉起茶杯,站起身恭恭敬敬道:“夏叔,我以茶代酒,敬您一杯,借此拜您為師。”
夏寶軍有些訝異地重復道:“搞錯了吧?搞錯了吧?”
何天華依舊端著茶杯,眼光真誠地望著他:“沒有搞錯,我就是要拜您為師。”
年輕人如此執著地堅持拜師,意欲何為?難道是在逗弄自己這個半老頭子?看他真心誠意的神色,不像呀!夏寶軍趕忙把何天華拽著坐下,詢問道:“小何,你怎么想要拜我為師?”
何天華脫口而出道:“是我父親的意思,也是我的意愿。”
夏寶軍更為納悶了:“你父親和我素不相識呀。”
“父親雖然與您不熟,但通過其他渠道對您有比較透徹的了解呀。”何天華層層解密道,“年初,父親曾帶人到貴鎮‘微服私訪’,聽到了老百姓對您的贊賞。前些天與縣里簽約時,縣委、縣政府宴請父親一行,黃書記在酒桌上跟父親說,‘你的項目落戶的那個鎮,有一個副書記叫夏寶軍,是抓工作落實的一把好手,做群眾工作的能手,也是處理信訪疑難的高手,讓他擔任征地建設的指揮長,保證順利完成征地,按期開工建設。’”
“酒桌上的話是酒話,不作數的。”口里這么說,但夏寶軍心里還是美滋滋的,這也印證了劉書記轉告的黃書記對自己的評價,還真有那么回事。一個鄉鎮干部最在意什么?權?利?非也。他們最在意的是書記、縣長的肯定,其實這也是對他們默默付出的一種尊重。原來的書記、縣長可不是這樣的,他們滿眼關注的是書記、鎮長,哪有像黃書記這樣的,深入細致地了解“副”字號的鄉鎮干部。他喟嘆自己生不逢時之際,也慶幸自己趕上了一點尾巴,起碼自己這些年堅守鄉鎮夙夜為公、勤勤懇懇的工作得到了一份認可。
“我們的企業面向農村、服務農民,我得向您討教農村工作的秘訣以及與老百姓打交道的方式方法。這里面學問很深,您可得教實手喲。”何天華極其真摯地請求。
望著眼前和兒子一般大小的年輕人,陽光、帥氣,那么招人喜愛,夏寶軍滿口答應道:“行,行,我一定為你們項目順利開工當好參謀。”
“我想盡快進駐項目工地。”何天華進一步要求道。
“沒問題。”夏寶軍應允下來,沉思片刻,“你下周一來吧。”讓何天華下周進駐,是因為征地拆遷的事還沒影兒,他不想讓這個年輕人看到征地拆遷的艱辛和磨難。他準備利用雙休時間集中精力做一做工作,讓征地拆遷有些眉目,當年輕人進駐之時,可以看到明顯的進展。
吃完飯走出酒店,何天華提出用小車送他回家,他婉拒了。他想走一走透透氣,反正離家不遠,走路約需半個小時。公車改革后,鎮里的一臺公車要滿足書記、鎮長出行,像他這樣的副職沒有專車,遠距離擠公交,近便一點的就步行。
街道兩旁的霓虹燈閃爍著斑斕的色彩,汽車如織,行人如梭,對比鄉鎮入夜時街道上的空蕩和冷清,這種喧囂和熱鬧讓人感受到的是現代的氣息,夏寶軍不覺感嘆道:“難怪人們要奔命地往城里跑。”
回到家里,妻子正在泡腳,見到他有些詫異地問:“今天才周五,怎么回來了?”
“剛和別人在縣城吃完飯,順便回來了。”他回應道,接著關切地問,“這幾天感覺怎么樣?”
妻子笑道:“還不是那個樣子。你不用擔心,我的命根子牢著咧。”
他知道這是妻子在寬他的心,在他和兒子凱凱面前,妻子總是忍著疼痛,強裝笑顏表現得很樂觀很豁達,生怕影響了他和兒子的工作。其實他心里有數,妻子每年周期性地要住三次院,而今年只住了兩次,還有一次保不定是哪天的事。他細聲安排道:“近段時間我忙,抽不出空,我讓凱凱周末帶你去醫院打幾天針。”
妻子趕忙否定道:“凱凱被單位抽進扶貧工作隊下村去了,你千萬不要耽誤他的工作。”
“那我下周抽空回來帶你去。”夏寶軍道。
“快過年了,你手上事也多,聽說鎮上又把一件征地拆遷的事交給你,限你年前完成,你忙你的,不要管我,要去我自己去。”妻子通情達理道。
“你怎么知道我又接了征地拆遷的差事?”夏寶軍問。
“下午我舅找過我了,讓我跟你打聲招呼。”妻子答道。
想起來了,妻子的舅舅榮華庭在那400畝桃林中占有36畝。幾年前,是他攛掇妻舅參與進來的。他不相信地追問道:“我都是昨天才接到任務,他們怎么這么快就知道了?”
“風聲早就傳出來了,那十幾家種植戶已經開了齊心會,結成統一戰線,瞪大眼睛等著賠償。所以,在賠償標準上,你能放松就放松能放寬就放寬,不要拿得太死。”妻子勸說道,看得出來,她是在轉述舅舅榮華庭的觀點。
“你一個婦道人家,不要管這些事。”夏寶軍制止道。
作者簡介: 鄭局廷,生于1963年1月,研究生學歷。中國作協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仙桃市作協黨組書記。在《長江文藝》《北京文學》《大家》《草原》等刊發表中篇小說三十多篇,多次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篇小說月報》《作品與爭鳴》選載。已出版長篇小說《巨額貸款》《破蛹》《青萍之末》,中篇小說集《國家投資》《眼緣》《兩頭牛》,中短篇小說集《陽光總在風雨后》等約三百萬字。曾獲第三屆《長江文藝》完美文學獎、中國人口文化獎、屈原文學獎、湖北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