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學》2019年第2期|張建云:家風十日談(節選)
作者簡介
張建云,作家、國學學者、中國作協會員、《中國家風》主編、中央黨校國學簽約主講人(2015年8月—2018年8月)、天津市政協委員、天津市青年家風研究院院長、天津財經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
出版著作將近20部。被譽為“用國學解讀生活,用生活詮釋國學的人”。所創微信公眾號“微國學”被中央網信辦評為“全國十大國學公號”。
一直致力于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解讀“中國家風”。首提“家風教育”,并身體力行地推進“家風教育”走進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幼兒園、大中小學、部隊以及監獄和戒毒所。是中國第一個用儒釋道解讀家風的人。
1.談真誠
一日,劉禹錫逛街。大概是老婆囑托買面鏡子。走到鏡子柜臺,見只有一枚清澈,九枚都是霧茫茫的。劉禹錫說,你這鏡子好壞的區別太明顯了,那些霧茫茫的鏡子如何賣得出去?
老板笑了,說每面鏡子我都可以做到清澈,但顧客往往不愿意買。因為清澈的鏡子不能掩蓋瑕疵,有個皺紋、多個眼袋、皮膚暗黃,一下就能照出。所以,不是長得面目姣好的人就不愿意買。
不買清澈的鏡子難道還買昏鏡不成?劉禹錫問道。
當然。老板答道,買昏鏡者十居其九,而喜明鏡者十難有一。先生您買哪種鏡子?
劉禹錫立刻對號入座,想想老婆的長相符合哪個段位……
——這是劉禹錫《昏鏡詞》的引子。言外之意,這世界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在自欺、欺人和被人欺。
突然明白,為什么美顏手機那么受美女歡迎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生活的勇氣、膽量、正直和誠實越來越弱,不知道誰還愿意做本色人,說真心語,干近情事。
躺著中槍的人都喊冤枉,沒覺得自己如何違心,怎么就被戴上一個“虛偽”的標簽?
虛偽習慣,自古有之。
《大學》云: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怎么講?
幾乎每個人都看不到自己孩子的缺點,而卻都不滿足自己的收獲、獎金和地里的莊稼,總覺得不太好,還差點。
有史以來,中國人形成了一個鮮明的特點:在不滿足自身欲望的狀態下,隱瞞孩子缺點,放大孩子優點。這本身就是一種教育的偏離:用孩子的成績和光環填補自己虛偽的空白。
我們常見家長在眾人面前夸耀孩子,來,給叔叔背一段《弟子規》,來一段《三字經》。
我常不懷好意地拆臺,問年輕的父母,你們會背嗎?
年輕父母臉都不紅,理直氣壯地說,我不用背,孩子會了就行!
對于孩子,我們最應該給予的智慧,是正直的純正品性。而純正品性來自家長的純正品行。
你想讓孩子放下手機,你就應該先放下手機,而不是頭也不抬地刷微信,嘴里大聲呵斥孩子:趕緊學習切!你想讓孩子讀書,你就應該做好讀書的準備并開始讀書,而不是告訴你的孩子人家孩子會背哪些篇目,上了哪所重點。你需要一個孝敬的孩子,就應該對自己的父母和顏悅色,說話溫順,不在電話里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行了,行了,還有事嗎?沒事我掛了!你想得到孩子的理解和尊敬,就在單位、在家庭、在路上堵車的時候平心靜氣地做好自己,不必點著孩子的名字,狠狠地說:為了你,我天天給你做飯,給你洗衣服,都長皺紋了,都長白發了,你怎么還不理解我呢,你還要我怎么做呢,你怎么才考這么點成績呢?
這叫真誠。
唯有真誠可以解孩子逆反期之憂,唯有真誠可以破父母心中之苦。虛偽的真誠,比小偷更無恥。
2.談獨立
最近在家里安裝了定時器,晚上11點自動關燈。所以,大人孩子要在11點以前上床睡覺。
女兒說有點過分。我說主要是服務于你,為了保證今晚睡眠充足,次日精神十足,養成時間觀念,做事干凈利索。
12點睡覺6點起床與11點睡覺5點起床效果不同。前者毀神傷精,后者養精蓄銳。何樂而不為?
人與時間是要有約定的。凡事定時。無論吃飯、睡覺、走路、娛樂以及讀書。學會定時,便是學會自強。
大多父母喜歡催促孩子起床,一遍兩遍三四遍,飛進被窩聽不見。從小學催到大學。后來這孩子長大了,父母不在身邊,也就聽不到煩惱的催促。于是,問心無愧、變本加厲地睡懶覺。
我們一直覺得孩子長不大,永遠需要父母呼喚起床。孩子們便在父母的呵護、督促、嘮叨下心有抵觸地成長起來。
實際,父母要做的是:早晨發他一個鬧鐘,晚上定好一個開關。
把孩子從弱者培養成強者是父母的責任。但,多數父母把孩子從強者培養成弱者,從優秀培養成平庸。
堅強的人總容易堅強,叫毅力;軟弱的人總容易軟弱,是放棄。
想讓一匹馬跑得快,一定不是在前面使勁拉拽韁繩,也不是在屁股后用力抽打,而是在馬的耳邊清脆、響亮地響起一記鞭子,使馬兒振奮自強,從而快走疾奔。因為,鞭子聲音響在腦海和心頭了。
特意把兒子和侄女送到艱苦地區、艱苦部隊。妻子也哭泣,父母總惦記。但,頂住壓力,步步為營。如今,走過困苦的兩個孩子逐漸獲得新生。說話的語氣,思考的角度,為人的謙遜,都已初見端倪。
自強,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大的禮物。但多數父母,用終日的忙碌和豐厚的物質培養了一個好高騖遠、眼高手低、華而不實、急功近利、氣傲心高的孩子。
每個好孩子,學習好、工作好、家庭好、事業好的孩子,都不是被別人監督和嘮叨出來的,而是以自發地用工,努力地前行,用心地思考,快樂地存在打拼出來的。
綠皮火車的速度之所以跑不過高鐵,是因為前者是用車頭的動力帶動整列車廂,后者是每一節,或隔一節車廂都有自己的動力。
一個家庭想優秀也簡單,讓孩子和家里的每一個人都有動力,都知道日子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誰也別拉后腿!
什么叫“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自強,即自身強健;息,為停止。自強不息,即自身強健永不停息。這是君子仿效天行健而應有的作為。
荀子說,一個明白人善于自強不息,解決麻煩,而不會求神拜佛、祈求上天,所以才會過好日子,有好收成。
原文——荀子曰: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
我知道,您還是放心不下孩子,說他還小,還需要父母的陪伴、照料與呵護。好吧,我們講個故事。
山東新泰市是古代的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連刷朋友圈都沒心思。這故事叫“杞人憂天”。
寫完了。祝您放手。祝孩子獨立。
3.談自律
(1)
每次接受宴請的時候大多用左手持筷子,目的在于為滿桌豐盛佳肴入嘴制造些麻煩。
對于一個鐘情美食又胃口甚小者實在是個摧殘,只能以用餐速度和節奏來阻擋自己的口腹之欲。如同車站、地鐵控制人流的圍擋,本來幾步之遙,卻讓你轉圈又轉圈地排隊。
如此一來,左手的“無能”便適應了胃口的頓挫。既然管不住嘴,就管嘴飯的手。正所謂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沒有手的勤勞就沒有胃的負擔。
誰說減肥不成功?
(2)
每天早晨起床的前三件事依次是:開電腦,喝水,看手機。
電腦的開機持續2分鐘,此刻可以喝掉一杯白開水,再打開手機看下昨晚是否有人問候和交流。
喝水的時間大約30秒,看手機基本兩分鐘,然后開始創作。程序不亂,每日如此,堅持多年。
嚴格遵守順序。有時住酒店,手機就在床頭,也是起身開電腦、喝水、看手機。
正常時間和空間內人要有順序感。譬如有幾個未接電話,會按照時間從頭至尾回。不因為權貴與興趣而挑肥揀瘦,顧此失彼。
在按部就班中成長,在登堂入室中成就,在循序漸進中成材,在步步為營中成功,才是一種成熟。
(3)
經常有人問我,每天都寫文章,哪有那么多靈感?
很奇怪,為什么寫文章還要靈感?一個從5年級堅持寫日記,一直寫到45歲的人還用談靈感嗎?
為什么天天寫文章?
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天天要吃飯、睡覺、去廁所。
記者采訪說,天天寫文章哪來的毅力?
答:您能說一個人每天刷牙洗臉是毅力嗎?
(4)
孔子說,人的學問來自三種境界:一、生而知之;二、學而知之;三、困而知之。
我是困而知之。最早覺得不學習就混不下去了,就學,就使勁學。后來覺得學習有意思,就學,就使勁學。再后來覺得學習是個榮耀的事、功德的事、良心的事,就學,就使勁學。
孔子又說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如今快樂地學習,謹慎地做事。
如何學習?
每天認識一個字、背誦一句話、知曉一個點、領悟一篇文。好像這叫“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又擔心總向上沒個止境而高處不勝寒,就“好好學習,天天放下”。
怎么講?
學習就是學習,不要功利,不要急躁,不要虛浮,放下那顆是非之心。
(5)
有6種情況人是容易放縱的:
一、獨處。獨自一人的思想和行為就是一個人所有行動的源泉。故,不得不慎重。
二、喝酒。在酒桌上端杯就有多的機會,所以盡量不喝。喝了咋辦?喝而不多,多而不亂,亂而不淫。
一個人酒后的行為就是人性真實的泛濫。所以,注意修身養性。
三、遇色。經常外出,時有鮮花掌聲,備受禮遇。便每晚自檢:今天好色了嗎?提醒自己平靜如水、淡漠如月、曠達如空,莫被情色誤行程。
四、得意。得意之時切忌說大話、狂話,因為那些都是胡話。屈己者能處眾,好勝者必遇敵。越是得意,越要平靜。
五、花錢。消費的時候容易高亢,無論買臺汽車還是買個土豆。面前的人都是來度化我們的菩薩。要說您,不說你。哪個在菩薩面前、在佛面前囂張得起來?
(6)
對于心的克制,我們往往向前一大步,也就文明一小步。但,即使多小的一步也不放棄。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每克制自己一次,就意味著又戰勝自己一次,又走過一個收獲的秋天。人能克己身無患,事不欺心睡自安。
4.談親情
10點睡覺的時候女兒在彈鋼琴。妻子關門,說有點吵吧?我說不吵,開著吧。
聽她旋律有些熟悉,是理查德·克萊德曼曾經彈奏的曲子——《水邊的阿狄麗娜》。
古希臘神話里有個孤獨的塞浦路斯國王,名叫皮格馬利翁。他雕塑了一個美麗的少女,每天對著她癡癡地看,最終不可避免地愛上了少女的雕像。他向眾神祈禱,期盼著愛情的奇跡。真誠和執著終于感動愛神而賜給了雕塑以生命。從此,國王不再孤獨,幸運地和美麗的少女生活在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這少女叫阿狄麗娜。
她在彈著,我在想著。
1977年,理查德·克雷德曼獨奏了鋼琴曲《水邊的阿狄麗娜》,在世界引起轟動。我也是被陶醉的一員。那時我15歲。如今15歲的女兒在彈著曾經感動我的曲子。時隔30年我又被感動了。這次不是克萊德曼,而是我的女兒。
有點奇怪,怎么就不嫌吵,而且睡得安穩?
兒子在家的時候,聽著他在房間讀《論語》,特地將臥室的門虛掩一條縫,讓那個滿是活力、盡是青春、單純無暇的讀書聲伴我入眠。
有點奇怪,怎么就不嫌吵,而且睡得安穩?
女兒的鋼琴聲和兒子的讀書聲似曾相識。旋律輕柔甜潤,腔調輕快優美,節奏動蕩感人。好像在哪里聽過?
真奇怪。
那日,在收音機里聽搖籃曲,一下觸發了回憶,是母親的呢喃在耳畔響起。對了,孩子們的聲音特別像母親的哼唱。我突然呆住了。諸多意識都被驅散,心靈進入一種空明的狀態,除了想要休息以外,再沒有別的煩惱和欲望。
兒女的專注等于父母的呵護嗎?
等于。真等于。
前幾日母親出差,我負責回家照料父親。父親略有癡呆,行動遲緩。晚上為他洗腳,早晨幫他洗臉。每當我做飯時,他便坐在桌子邊等候。給什么吃什么,不給什么也不要什么。兩餐之間,我在里屋寫作,他在外屋一邊自言自語,一邊干點他認為力所能及的活。
瞬間涌出一股溫情,不是兒子對父親的孝敬,而是父親對兒子的呵護。覺得在外屋獨自行動的人不是我父親,而是我兒子。
兒子小時候不也是坐在餐桌旁等我的飯菜嗎?不也是一個人自言自語玩得津津有味嗎?不同的是,父親把垃圾桶里的垃圾翻騰出來撒得一地,兒子把抽屜里的玩具倒騰出來擺了一地。
那天有個感覺,我不是在照料父親,而是在看孩子。
當我們靜下心來,放下事情、事物和事業,拋開權力、名利和壓力,開始閱讀自己,體悟家人的時候,覺得天地之間真是寬曠。此寬曠來自真情、溫情和性情。這就是親情。這就是愛。
妻子的毛筆字寫得越來越好了。她說寫的時候有一股力量,不知怎的,就寫得好看,寫得舒悅,寫得放松。
她把字寫好,我把文章寫好,皆不是偶然。這世間沒有偶然。而是愛的祝福、愛的囑托、愛的進取、愛的寬容、愛的希冀、愛的融合。
妻子說兒子很長時間沒來電話了。話音沒落,電話響了。一看,兒子來的。
這是愛的心有靈犀,這是愛的天遂人愿。
5.談家規
滴滴打車的司機一般都很客氣,有的還對客人噓寒問暖。我很奇怪,便與司機閑聊。
司機說,平臺有個評價系統。客人結賬時,可以給司機印象分:司機是否安全平穩駕駛?其次是評星,若客人不給五星,司機的分數就差,再次是在五星的下面有選項:夸夸司機吧。有如下選擇:態度好服務棒,活地圖認路,車內整潔,駕駛平穩。
司機繼續說,我們會盡可能地讓客人給我們好印象,當然前提是我們要給人好印象。
打了高分有什么用?問司機。
一是獎勵,二是優先派單。您說,哪個司機不為多賺幾塊錢?
有了系統的管理和考核,自然就有優質的服務了。這比憑攬客賺錢的司機不知強出多少倍。
當我把這個發現與朋友分享時,朋友說滴滴打車是雙向考核,不單客人評價司機,司機也評價客人。對于那些不文明的顧客,司機也可以打分,若一個顧客被多個司機差評,則這個顧客的優惠就少,甚至派單就少,等待的時間就會長。
聽罷,開始回憶我的打車歷程,有無怠慢和粗鄙。
什么意思?
一個良好的評價系統可以讓壞人變好;一個劣等的,甚至沒有評價的考核系統,會讓好人變壞。
考核系統就是要求的細化,細到可以調控人性。而人性之善,一種靠要求,一種靠道德。要求是他律,是法治;道德,是自律,是家風。
前幾日受邀在河北省新華書店系統講課。晚餐時,省店的總經理馬先生起身說要請個假,因為旁邊還有一桌客人需要照顧。半個小時回來,馬先生說,張老師,我銷假。
我說,您的請假和銷假既是考核的必備系統,還是家風的良好體現。
有些人只請假不銷假。如同領導安排任務,他做了。但做成什么程度,不向領導匯報。有一天領導問他事情做得如何,他理直氣壯地說早就做完了。領導說,我一直等著你結果,做完了為何不與我說?
他繼續振振有詞地說,我到你辦公室去,你沒在!
這是典型的只請假不銷假,這叫不負責。
多年前做企業的時候,針對此種情形設計了任務五匯報原則。第一種匯報,是當面。如果當面沒見到領導,就轉入第二種匯報:電話。電話沒人接,用第三種方式:短信或微信。若信息不回,繼續第四種:發個郵件。假如郵件也沒見回復,好,最后一種匯報:代人告知。
請假與銷假實際就是《弟子規》里說的“出必告,反必面”。即孩子離開家要和父母打招呼,回到家還要和父母打招呼。但,大多孩子回家之后,一頭扎進房間,直到做熟飯喊了幾次才出來見面。
這怨誰呢?
是我們沒有在家里作出評價系統。
啥是評價系統?
家規。
如何制定家規?
先發現問題。譬如孩子一下學就沒完沒了看電視。當媽的苦口婆心怎么說都難以奏效。好吧,準備立家規。
一家三口坐在一起,丈夫先找自己缺點。比如到家不喜歡做衛生,經過這次家庭會議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決定,每天下班回家先擦地。妻子也找自己缺點,說自己總愛逛淘寶,經過反省認清到不但浪費金錢,還耽誤時間,從今天作出規定,每周只上一次淘寶。輪到孩子自檢,引導他說出離不開電視的壞習慣。然后,一家三口展開白紙,將自己的認知寫上,沒人簽字、按手印。您的第一份家規誕生了!
以后依法炮制,每個月最少作一次總結,將家規逐步完善,再訂立出獎懲制度,就是一份完美的家庭評價體系了,此為家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