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中國水墨:在包容中發展,在包容中創新 ——觀《水墨概念藝術大展》
來源:文匯報 | 鄭重  2018年11月20日08:57

劉國松《歸帆》

徐累《互山NO.1》局部

中國水墨畫講究師承,在沒有參考資料的古代,這自然有它的好處,它可以保持水墨畫系統上的完整性和延續性。但是這種師承的發展途徑,也給中國水墨畫的發展帶來了致命的局限性。王維、荊浩應該說是中國水墨的發起人,但是他們只有傳說沒作品,能有作品流傳下來的就算北宋的關董李范四大家了,以后的水墨作品無論從結構上,還是從意境上都保持著北宋四大家的理論和格局,最多是時不時出現幾種新皴法,雖然也有石濤《萬點惡墨圖》這樣的類似抽象主義的水墨作品,但是從題目上就看得出這只是一種不情愿的嘗試。水墨畫就在這種局限狹小的空間里走了近千年,到清朝四王,山水畫的結構依然如故,但是作品只是技法上的熟練,而骨子里已經變得油滑俗媚,這也標志著中國水墨終于覺得無路可走了。

清四王后中國繪畫的沒落,社會動蕩也是一個原因。繪畫本來就是酒足飯飽后干的事情,在戰火紛飛,天災人禍的年代自然不會有什么建樹,所以四王之后,雖然不乏成就不錯的個體畫家,但是作為中國繪畫史,幾乎是停滯的。人們大概都在無所適從中等待著一種改變,等待著一種復興。到了張大千,集中國水墨名家之大成后,游歷歐美,和畢加索相見,畢氏指出,你的畫我好像見過,張大千頓然悟道,自己的畫在重復前人,于是又借鑒了西洋繪畫的色彩表達,特別是美國印象派畫家德加。張大千后來標志性的青綠山水色彩體系,受到德加粉彩畫的影響,比如舞臺系列。

今年11月11日,在中華藝術宮開幕的《水墨概念藝術大展》上,劉國松說道,他27歲時,中國傳統繪畫的功力已經非常深厚,同時也產生了苦惱,意識到自己的繪畫不斷地在重復前人,重復自己。他為自己繪畫的前途感到憂慮,于是負笈歐洲,學習西洋繪畫,后來他偶然發現宋代梁楷、石恪的簡筆興起,正處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使他大為震撼,于是決定從西洋畫再回歸到中國的水墨畫傳統。堅持對中國水墨畫探討數十年,倡導中國畫的現代化,從他這次展出的《歸帆》中,的確可以看出西洋畫技法和中國水墨山水意境及構圖的糅合,讓人耳目一新。從《寒山平遠》《午夜的太陽》里也可以看到他在這方面的研究探索成果。

八十年代后,國門大開,西洋的油畫藝術赫然展現在人們面前,這種時代性明顯,流派紛呈藝術形式,讓中國水墨畫家眼前一亮,他們好像感覺到中國水墨畫的復興時刻已經到來。他們用現代目光審中國水墨畫的傳統,用現代技法畫出水墨效果,但都是小心翼翼,既向往又猶豫,即期待著中國水墨藝術從千年的條條框框中解脫出來,從百年的沉睡中蘇醒過來,又擔心水墨這種特殊材料,特殊文化背景的藝術被外來文化所吞噬。這大概就是第20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項目,由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主辦的“水墨概念藝術大展”的策展背景。

31位水墨畫家,抱團取暖,聲勢足夠強,這些畫家大多功成名就,影響力足夠大。當然因為審美的不同,對作品的褒貶自然會不一樣,但這種集中起來對傳統水墨嗆聲的陣勢,應該會對中國水墨畫的發展將會起到很大的影響。但是會不會像同樣抱團取暖,聲勢浩大的印象主義運動和抽象主義運動的結果那樣,給水墨藝術帶來徹底顛覆?我覺著也難,因為整個畫展的藝術主張不是很明確。畫家們雖然有影響力,但是作品中缺乏明顯的個人符號。或者帶著傳統水墨的身影,或者徹底拋棄水墨概念。比如楊詰倉的《墨西哥之旅》系列,視覺上和極簡主義畫家馬列維奇的《白底黑方塊》有殊途同歸的感覺,相似的還有抽象派后期的那些紅中還有不同的紅,蘭中還有不同的蘭畫布。王冬齡的《大撲,大力,大象》又和德庫寧受日本書法啟發畫的一個《無題》系列相近。李厚吸收了抽象主義的表達,但是卻缺乏抽象主義的作品的力度。這也難怪,抽象主義中的色彩效果,是中國水墨無論如何都表達不出來的,水墨畫的筆情墨韻也是西方的抽象派無法企及的。大部分抽象畫強調視覺上的沖突感,點,線,面的沖突之外,還強調色彩的強弱沖突,明暗沖突,冷暖沖突。由于中國水墨的顏料局限,彩墨混合后,很難形成強烈的色彩主張,從石磨的《生命》中可以體會到西洋油畫色彩和中國水墨色彩的區別。僅從色彩上來說,想用中國水墨來表達抽象的意境,還是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而且這條路會伸展到什么地方還是未知數,或許柳暗花明,或許就是此路不通,看得出畫家是在努力使中國水墨和西方抽象藝術接軌。在這條路上努力走著的還有畫家董小明、劉子建、陳九、Koo Kyung Sook、陸春濤,祝他們好運。

楊泳梁的攝影創意很別致,攝影作品的局部組成一幅傳統山水畫的畫面,雖然還早有其他人用碎照片拼成各種圖案,人物,城市景象等,能想到古山水的畫面也算別具一格。但是為何要把他以及秋麥的攝影作品放在水墨概念里來展覽,讓我有些困惑。是因為攝影里有山水嗎?那么油畫,版畫,水粉畫中都有表現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影子,是不是都可以歸為水墨概念呢?或者是因為畫展本身還在糾結著怎么樣歸類當代水墨畫的范圍。這種在探索中前進或後退的矛盾,在畫展的作品中也隱約地流露出來。或者這就是劉國松集結當代水墨畫畫家,把他的水墨畫研究重陣從中國臺灣移師上海,成立當代水墨研究院的原因。既然每個人獨自探索迷茫,還不如抱團研討。

在看“水墨概念”展覽時,除了“水墨傳承”那幾個字,我還注意到林海鐘的《太行山圖》。太行山是五代畫家荊浩生活過的地方,也就是創作基地,除了創作《匡廬圖》《雪山行旅圖,還寫了《筆法記》《山水訣》,對畫山水畫的宗旨說了這樣幾句話:“吳道子畫山水,有筆而無墨;項容畫山水,有墨而無筆,我當采二子之長,成一家之體。”強調繪畫的筆墨作用,繼唐開宋,是水墨畫發展的奠基者。繼宋室南渡,中國文化中心的南移,藝術的太行山漸漸被人忘卻了。由林海鐘的《太行山圖》,我又想起上海畫家湯哲明,曾數上太行,在上海舉行太行寫生畫展,解脫從畫本到畫本的積習,以傳統的寫生方法解決水墨畫當前的困境,我曾為之歡呼“太行精神”,即荊浩的筆墨精神。由此看來,劉國松的水墨團隊既有現代的,又有傳統的,可謂富有包容精神。這樣,水墨畫在包容中發展,在包容中創新。

無論如何,這次展覽開啟了中國山水畫的復興之門。當然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很多挑戰是繪畫藝術要共同面對的,自從盧齊歐·封塔納在空白的畫布上狠狠地劃上一刀后,世界繪畫就面臨著何去何從的問題,中國水墨面臨著這個問題,西洋油畫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西方很多藝術家甚至放棄了繪畫而轉向音象和VR,依然有志于要呈現給人們不一樣繪畫的藝術家,任重,道遠。想要從承襲了上千年中國水墨的約束中掙扎出來的中國畫家,任更重,道更遠。

(作者系藝術評論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小说区图片区综合久久88| 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 日本久久综合久久综合|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88| 成人精品综合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 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国产亚洲综合色就色|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系列| 琪琪五月天综合婷婷| 浪潮AV色综合久久天堂|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观看|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一本一本|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五月天激情综合网|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综合网|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 | 亚洲亚洲人成综合网络|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久久综合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一|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网|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亚洲a无码综合a国产av中文| 国内精品综合久久久40p|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 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精品| 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六月小说|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俺也去|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日本 |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免费视频| 九色综合九色综合色鬼| 天天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伊人色综合久久88加勒|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 色综合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图区亚洲综合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