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制網文”謹防拉低文學品位降格文學理想
“故事背景是《紅樓夢》 ,主角是賈琮、某位皇子、某位身份比較高的少爺和小姐,關鍵詞是逆襲,大綱可以詳談……”這是近日發在某網絡平臺上的一份小說“訂單” 。在“訂單”評論區,已有幾位寫手對這個“腦洞大開”的主題表現出興趣。只要寫手交出的作品讓發布者滿意,這筆單子就可以順利“成交” 。
讀者通過平臺“下單” ,說出自己期待讀到的要素,比如人物配對、背景、主要事件、文風等等,感興趣的寫手則可“接單”掙錢。去年以來,類似這樣一對一的“訂制網文”模式悄然興起。一個名為“同人菜市場”的微博賬號向讀者提供“訂制”服務,一年多的時間里已發布了1800多個“訂單” 。
在傳統的文學創作中,創作者寫什么、怎么寫,通常由自己決定,寫作時也往往閉門謝客,幾易其稿后一旦面世,作品就從創作者“一人”走向了千千萬萬的“眾人” 。與之相反的是,網絡平臺新興的這種“訂制網文” ,是閱讀需求者公開發布“英雄帖” ,有創作能力者皆可“揭帖”一決高下,付諸寫作時供需雙方還可繼續交流溝通,實現共同生產。訂制網文并不面向大眾,其主要消費者是訂制者個人,作品得失成敗、價值幾何,都由訂制者說了算。
近年來,文學創作的商業化和娛樂化傾向不斷引起業界的警惕,網絡平臺興起的“訂制網文”恐怕是這一傾向的進一步滲透。本來,一些讀者“訂制”小說,就是“只求自我滿足,不需要他人的肯定” ,他們在文學消費中陷入的自給自足狀態,令其支配下的文學被賦予了“娛樂化”的特質。尤其是在許多人對于經典讀物“根本讀不下去” ,閱讀口味越來越偏向“好玩” 、輕質化的大環境下,“訂制網文”被個人趣味和經濟利益驅使,將會走上怎樣的道路,其實不難預料。
文學關乎世道人心,有著其嚴肅的、審美的功能和屬性。在網絡化的今天,即便再私人化的文學,只要從個人“電腦內存”轉移至公共“服務器內存” ,它的傳播性、影響力就不容忽視,就絕不僅僅是“玩玩而已”那么簡單。關于“私人訂制”文學今后的發展,有學者認為,“很可能會在未來擁有廣大市場” ,若真如此,我們就更不能忽視了它對讀者、對文學創作的影響,更需要防范由此造成的負面沖擊。
不可否認,網絡空間臥虎藏龍,不乏文學創作上的佼佼者。這些原本有著優秀創作潛質的文學愛好者如果只是緊盯經濟利益,一味抱著“玩”的心態從事文學創作,自己的文學才能心甘情愿地聽憑他人擺布,長此以往,恐怕會麻木了文學理想,扭曲了創作心態,因“訂制”而拉低其創作品位的同時,或許也會于不知不覺中漸漸泯滅了才能,像溫水煮青蛙一樣,再難跳至理想的文學高度。如此,不僅是創作者個人的悲哀,也是網絡文學發展的悲哀。
“訂制網文”在市場需求的召喚下應運而生,關鍵應當考慮的是如何趨利避害。對此,網絡文學平臺和相關機構、協會、組織斷不能置身事外,應更好地發揮引導作用,為繁榮新時期的文學創作培養和吸納人才,為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把好脈,隨時關注其新的發展和動向,使之向更有利于提高網絡文學創作水平、更有利于提升讀者審美趣味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