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重慶學‘非遺’” ——23位外國青年首批獲選學習重慶巴南“非遺”課程
外國青年學習亂針繡。本報記者 李宏攝/光明圖片
“看到能夠跟著真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免費學習地道非遺技藝的消息,我第一時間報了名,沒想到首批就被選中,還獲得了登臺演唱歌曲的機會,我感到真是太幸運了。”近日在重慶市巴南區南湖多彩植物園舉行的2018“我在重慶學非遺”活動中,來自俄羅斯的伊萬諾娃十分高興。
來自俄羅斯、意大利、哈薩克斯坦、越南等8個國家的23位青年,在活動現場集體向8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行拜師禮,共同開啟了在巴南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技藝的“非遺傳承之旅”。此次“我在重慶學非遺”活動將持續至6月初。活動期間將在巴南區文化藝術中心開設7大類22節“非遺”課程。只要是在重慶工作、學習、生活的外國人都可報名參加學習。
“中國是個偉大的國家,我一直都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很感興趣,這也是我來中國長期旅行、報名參加學習‘非遺’的原因。”伊萬諾娃說。
重慶市巴南區有木洞山歌、接龍吹打、姜家舞龍、巴文化傳說、魚洞亂針繡等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巴南區近年來創造性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已有兩個項目成為國家級“非遺”,11個項目成為市級“非遺”,56個項目成為區級“非遺”。巴南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往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傳播,大多都是在本地尋找傳承人以保障非遺技藝的延續性和穩定性,非遺文化的宣傳傳播活動也多是在本地舉辦。此次開展“我在重慶學非遺”活動,是拓寬非遺傳播傳承范圍的一次有益嘗試。
據介紹,共有50多位在渝外國青年報名參加“我在重慶學非遺”活動。活動主辦方原計劃挑選20人參加,后來應一些在渝外國留學生的強烈要求增加了3個名額。來自重慶交通大學的貝寧留學生呂克和他的同學都是后來才爭取到增加名額的,呂克說:“本來是我首先獲悉的活動信息,我當天就報了名,我同學知道后也都很感興趣,也都想過來參加體驗。很感謝主辦方特意為我們增加了參加拜師大會的首批參與名額,讓我們可以一起在中國留學期間留下更多的美好記憶。”
外國學員對活動現場展示的巴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感興趣。他們一邊品嘗木洞油酥鴨,一邊體驗三娘面塑和劉強泥塑,還表示希望能盡快創作出自己的面塑泥塑作品。
“我感覺這個活動真是太精彩了,現場這么多非遺項目,每一個我都感興趣,都想嘗試一下。這讓我想起了我的家鄉,意大利同樣也是一個文化古國,也有許多讓人著迷的東西。這次學習后,我想我會把這里精彩的一切都帶回去,讓更多的意大利人了解中國,了解重慶。”來自意大利的阿萊桑德拉說。
巴南區文化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開展“我在重慶學非遺”活動,使之成為“老外”來渝深度體驗重慶文化的窗口和巴南文化“走出去”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