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紅山文化: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楊雪梅  2017年03月28日00:00

紅山文化玉龍, 1971年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出土

2016年的中國十大考古發現正在火熱的評選中。在最終入圍的25個項目中,遼寧朝陽市半拉山紅山文化墓地的考古非常引人關注。它是繼牛河梁遺址之后,紅山文化近些年最重大的發現,為解決紅山文化研究中的一些重大課題提供了最豐厚的資料。

這處距今約5305年—5045年的紅山文化晚期的積石冢墓地,考古發掘面積約1600平方米,考古工作者清理出墓葬78座、祭壇1座及祭祀坑29座。考古工作者首次在紅山文化積石冢上發現柱洞和礎石,推測該建筑遺址具有祭祀功能。一座冢內發現墓葬78座,這是單體冢內發現墓葬最多的,極大豐富了紅山文化的人骨材料;冢內墓葬中共發現玉器140余件,也是單體冢內發現紅山玉器最多的;多件玉料、玉器加工的半成品和玉鉆芯的發現,對研究紅山玉器的玉料、加工技術、加工工藝具有重要價值。

墓葬中等級最高的石棺墓,棺內除主人遺骸外,更有驚人的陪葬品,玉豬龍、玉璧、石鉞及獸首形鉞柄端飾疊壓共出,這是首次在紅山文化墓葬中發現一整套完整的帶柄端飾的石鉞,鉞是軍事權力的象征,說明紅山文化也有戰爭,并不僅僅是依靠宗教或者信仰來控制各個利益集團。還有數量眾多的石雕人像,形體大,造型奇特,面部和發飾具有寫實特征,出土位置明確,是研究紅山文化宗教祭祀觀念和藝術成就的新材料。

紅山文化因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紅山后遺址的發掘而得名,是中國東北地區最著名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之一,在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社會發展進程中占據重要地位,對東北亞地區同期或稍晚階段的史前文化曾經產生過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1930年,考古學家梁思永到赤峰英金河流域進行史前考古調查,揭開了遼西地區田野考古的序幕。1935年,日本東亞考古學會濱田耕作、水野清一等人對赤峰紅山后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獲得一批豐富的陶器、石器等實物資料,提出了“赤峰第一期文化”和“赤峰第二期文化”的命名,出版了《赤峰紅山后》的考古報告。1954年,著名學者尹達首次正式提出“紅山文化”的命名,強調紅山文化對于研究長城以北和以南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的相互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1983年,遼寧朝陽牛河梁遺址群開始正式考古發掘,成為紅山文化發現與研究歷程中的重要轉折點。牛河梁遺址群分布范圍廣達50平方千米,發現有祭壇、女神廟、積石冢、大型祭祀平臺等遺存,是迄今所知規模最大的、最先進的、級別相當高的紅山文化晚期埋葬和祭祀中心。積石冢內有中心大墓、次中心大墓、邊緣墓之分,顯示等級制度已經確立。

牛河梁遺址通過正式考古發掘出土了一批具有典型地域特征和時代風格的玉器,多為墓主人生前使用,死后用來隨葬,成為墓主人生前社會等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和標志物,形成了具有唯一性的玉禮制系統。這批造型獨特、內涵豐富,具有明確專屬功能的玉器,成為中國史前玉器發展史上第一個高峰期的代表。

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便是發現數量多、分布地域廣的C型玉龍及玉豬龍。龍的信仰或者說崇拜曾經在中國的多個區域存在,而且大約在六千年前,開始了互相影響的過程。紅山文化中的玉豬龍,精雕細琢,雙耳豎起,雙目圓睜,吻部前伸,身體蜷曲如環,源流清晰,可追根溯源到興隆洼文化精美絕倫的玉玦。紅山文化的C型玉龍與甲骨文中的龍字最相似,可以說是中國龍的祖形。專家認為,遼西地區是黍、粟等旱作農業的重要起源區,而干旱是困擾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祈雨、祈求農業豐收也是祭祀的重要內容,龍文化在這里起源有它合理的解釋,之后以龍為形象的玉器更成為禮器或者通神的媒介,逐漸深化成為生于斯長于斯的先民的共同信仰。

考古學家蘇秉琦曾說:“紅山文化壇廟冢三種遺跡的發現,代表了我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它的社會發展階段已向前跨進了一大步,從這里,我們看到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曙光。”也正是以紅山文化與良渚文化的突破性考古發現為基礎,才開啟了影響至今的關于中華文明起源的探索與思考。

紅山文化主體分布在西遼河流域和大、小凌河流域,在考古學研究中通常稱其為遼西地區,該地區連接東北平原與中原腹地,屬于典型的文化交匯區域。5000年前的中國,正是史前文化的轉折期,各主要文化區都在醞釀著或者上演著跨越式的發展,廣泛吸納周鄰地區的文化因素,或是推動紅山文化發生質變的重要力量。比如彩陶在紅山文化的晚期大量出現,被廣泛應用在生活中和祭祀中,改變了本地區過去一直延續的夾砂陶獨領風騷的局面,這應該是與中原仰韶文化密切交流的證據之一。位于長江下游的安徽含山凌家灘大墓隨葬品數量驚人,玉、石器可多達300多件,包88公斤的玉豬和仿龜殼的玉筒形器,和紅山文化的玉器異曲同工。兩地雖然相隔千里,但越來越多的考古學家相信,在五千年前兩者之間已經存在遠距離的上層領導之間的高等級禮器等物質的密切交流。

遼西地區并不是邊遠的文化區,也不是中原文化影響下的次生文化,越來越多的考古證據將會證明,紅山文化不但代表著中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而且比中原地區更早跨入文明的門檻,成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中的重要一元,對中國古代文明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综合| 五月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 中文字幕国产综合| 久久久综合九色合综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色综合色国产热无码一| 伊人色综合久久88加勒| 亚洲综合激情六月婷婷在线观看 |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 亚洲婷婷天堂在线综合|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综合日韩|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柠檬导航|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网站| 亚洲综合久久1区2区3区|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 色综合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 国产综合免费精品久久久| 婷婷综合激六月情网|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亚洲sss综合天堂久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久久综合视频网站| 亚洲伊人色欲综合网|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伊人久久中文大香线蕉综合| 久久狠狠一本精品综合网| 色天天天综合色天天碰|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色婷婷色综合激情国产日韩| 亚洲国产aⅴ综合网|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男男| 亚洲综合久久夜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