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陽三十年首開個展 描繪絲綢之路動人畫卷
由中國美協、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絲綢之路——從寫實到寫意楊曉陽美術作品展”,將于10月27日至11月6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此次展覽是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的首次個人大型展覽。
10月17日,“絲綢之路——從寫實到寫意楊曉陽美術作品展”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據介紹,展覽分為4個單元,將展出其30年來關于絲綢之路題材的作品350件,包括速寫/寫生260件、主題創作20件、重彩畫30件、水墨畫40件,多角度闡釋絲綢之路的文化意涵。楊曉陽2016年新創作的31米水墨長卷《社火》也將亮相。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在展覽序言中寫道,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展覽表現出的前瞻性將給我們以啟示,它體現著楊曉陽作為一位從西安走出來的藝術家的學術追求和社會擔當。
楊曉陽關于絲綢之路主題的創作始自1985年,當年他騎自行車從西安出發,沿絲綢之路到達新疆,沿路考察、寫生、記錄,創作了大量表現絲路歷史、文化和民族風情的作品。此后,絲綢之路沿途多國都留下他的足跡。30年來,他的繪畫技法也從對中國傳統的繼承轉為中西結合,從寫實轉向了寫意。對于展覽的學術主題“從寫實到寫意”,美術理論家邵大箴認為,這是一個很有興味,也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從楊曉陽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用各種不同手段和方法追求寫意精神所做的有益探索,他汲取傳統藝術和民間藝術營養,也有廣闊的國際藝術視野,賦予自己的繪畫創作具有個性的寫意特色。舉辦此次展覽以及他不遺余力提倡的寫意理論,對當今中國畫的發展應該是有益的。
楊曉陽,1958年出生于陜西西安,1979年考入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1986年研究生畢業并留校任教,后任西美院長,2009年調任中國國家畫院。對于自己30年來首次舉辦個展,他認為30年是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在這30年里他逐漸找到并確立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不必著急,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