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色黃昏》與八十年代文學生產場域轉型
一 1987年6月,老鬼的長篇小說《血色黃昏》在歷時八年,“漂泊了十六家出版單位之后”[1],終于由工人出版社出版。
2024-10-11
-
印象記:日久見真情
不久前,《邊疆文學》雜志舉辦創作培訓班,云南省內一百多名創作骨干參加,遴選授課老師時,我想到了陶純。
2024-10-11
-
殷飛《南方隱塵》女性書寫的探索意義
殷飛《南方隱塵》以平實的語調與白描的手法敘寫了兩個四十來歲的“老閨蜜”華梅和秦蘭的一段生活,于看似平常卻奇崛的敘述中隱含了心靈的波瀾與人性的動蕩,令人回味無窮。
2024-10-11
-
季羨林《以歡喜之心,慢度日常》:四個維度的生活哲學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2024-10-11
-
葉辛《我和祖國70年》:把祖國裝在心里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聆聽著《我和我的祖國》這首經典的老歌,信手攤開著名作家葉辛的《我和祖國70年》,頓時心如潮涌。
2024-10-11
-
王迅:如何將散文神髓植入小說的敘述
一般而言,評判一部文藝作品的標準往往基于文體自身的規定性,不僅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文學樣式如此,美術、書法、舞蹈、電影、動漫等藝術門類亦然。
2024-10-10
-
于永鐸中短篇小說近作掠影: 皓月當空
(一) 從我的哪一縷思緒講起呢?紛紛地,它們在腦海中如風吹拂。
2024-10-10
-
從《騎鯨記》到《巡夜人手記》:一個時空旅人的奇幻之旅
《騎鯨記》寫于2019年,《大夜記》和《巡夜人手記》分別寫于2021年和2023年,三組風格有異但呈遞進關系的詩作于五年內先后刊發于《鐘山》,對我而言意義重大。
2024-10-10
-
《彼此》:所謂小說,無非一種“人生的形式”
短篇小說往往會植入一些小物件。
2024-10-10
-
現實主義是中國大地上最好的文學風景
軍旅文學長久以來都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
2024-10-10
-
《人間信》:從普通人身上發現信心和勇氣
“世間的一切都是為了通往一本書。
2024-10-09
-
《巴克圖往事》:為了不能遺忘的昨天
《巴克圖往事》是2021年5月新疆塔城地委決定實施的三項文藝創作工程之一,是塔城地區打造的一張文化名片。
2024-10-09
-
陳偉:公眾考古與地方文化自信——讀《訪古記:一個人周末博物志》
初識強雯之訪古隨筆,我正在編輯《重慶地方志》,其《尋古小田溪巴王墓群》一文,讀來猶如一股清泉,引起深深的共鳴。
2024-10-08
-
無真相時代的世情書與備忘錄——評劉陽子《謊言后備廂》
二〇〇三年北京,十八歲青年小劉在父親相送下赴京求學。
2024-10-08
-
呂彥霖:“新東北作家群”創作中的經濟問題
我們準備著深深地領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跡/在漫長的歲月里忽然有/彗星的出現,狂風乍起。
2024-10-08
-
崔欣:發現深淵之眼
段文昕在復旦MFA讀研究生一年級時,我去參加她們班組織的一次小說盲評會,讀到了她的短篇《離行夜燈》。
2024-10-08
-
趙松:《史記今讀》讓我們重新認識司馬遷
受魯迅的“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影響,多年來我始終把《史記》當作史書里的文學杰作來讀,興趣止于本紀、世家和列傳——太史公的文筆和敘事藝術盡在其中,而對十表、八書等則完全無感。
2024-10-07
-
心靈向生活敞開——讀魏微的《煙霞里》
摘要:魏微新近出版的長篇小說《煙霞里》,在時代大背景下敘述了人與社會、時代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2024-10-07
-
泛文學及其當代接受問題——重勘阿城《棋王》
一、知識譜系之外的泛文學 《棋王》是一篇幸運的作品,發表后不久,即在“文化熱”和迅速迭代更新的文學浪潮中被逐漸經典化,作為“尋根文學”的代表作之一進入到文學史敘述之中,并且不斷地被重讀。
2024-10-07
-
文學史寫作的新突破
在中國文學史著述方面學力宏瞻、著述甚豐的張炯先生,在年屆九十歲時又完成一部皇皇巨著《中國現當代小說史》,給人以意外的驚喜,令人為之紉佩。
2024-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