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與步履
慶祝中國作家協會成立六十五周年
樂于為繁榮文學服務
□束沛德
1949年7月23日,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簡稱全國文協,中國作家協會的前身)成立于北京。從那時到現在,65年來,中國作協在風風雨雨 中走過一條漫長、艱辛、不平凡的路。1952年初冬時節,跨進東總布胡同22號作協門檻時,我是一個21歲的年輕小伙子,如今已是年逾八旬、兩鬢斑白的老 漢。歲月真是不饒人啊!
在作協工作了幾十個春秋,當過秘書、科長,也當過部門主任、書記處書記,就工作性質來說,始終沒離開調查研究、組織聯絡和服務工作。我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一向定位為文學組織工作者,即在文學界打雜、跑龍套。我最早出版的一本散文集就是以《龍套情緣》作為書名的。
作協的主要任務
中國作協的任務,中心是團結文學隊伍,發展繁榮創作。也就是說,出作品、出人才是重中之重。說一千道一萬,歸根到底,是要調動起廣大作家和文學 工作者的積極性、創造性,創作出更多思想性、藝術性、可讀性俱佳,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優秀作品,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從大的方面來 說,作協的這個任務是與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個偉大目標緊密相連的。
胡耀邦同志在上世紀80年代的一次談話中,要求作協做好評論員、服務員。我理解,這里所說的“評論員”,就是要求作協對當前的文學思潮、文學現 象和文學作品及時發出聲音,亮明自己的態度,很好地加以導引;而“服務員”則是要為出好作品、好人才提供必要的環境、氛圍、條件和服務。中國作協承擔的諸 多任務,包括組織學習、發展創作、加強評論、幫助作家“三貼近”、培養文學新人和發展文學隊伍、培養少數民族作家、辦好報刊社網、團結港澳臺作家、推進中 外文學交流、維護會員合法權益、組織文學評獎、提供創作條件和服務、聯系文學社團等。所有這些工作,就其性質來說,都離不開“服務”二字,都是為團結隊 伍、繁榮創作服務的組織任務。因此,從廣義上來說,所有作協工作人員可以說都是文學組織工作者。
文學戰線的組織工作,需要有熱心于繁榮文學事業的作家、批評家、編輯家來做。他們可以一方面做組織工作,一方面堅持業余創作或評論。組織工作也 需要有一部分熱愛文學、熟悉黨的文藝方針政策、樂于并善于同作家交朋友的從事宣傳文教或黨務工作的同志來做。做文學組織工作,處于文學第一線,了解、熟悉 文學現狀,應當勇于發言,力求成為一個評論工作者。
做好文學組織工作的關鍵
根據我多年從事文學組織工作的經驗、體會,我以為要緊緊把握、踐行以下幾點:
一是要牢記作協的性質,按照文學的特點、文學生產的特殊規律來開展工作。
作協是一個專業性人民團體。作協的一切工作和活動要緊扣作協的主要任務、職責(團結文學隊伍,繁榮文學創作)來進行,要樂于做作家的服務員。如 果作協不給作家辦事,脫離作家大眾,作家不上門了,或上門受到冷遇,作協負責人、工作人員又不上作家的門,時間長了,模糊了作協的性質,就有可能變成官氣 十足的衙門。張光年同志在上世紀80年代曾尖銳指出,現在存在變質的現實危險,有埋葬作協的危險。這話始終具有警醒作用。文學藝術生產是一種創造性的、個 體的精神勞動,要尊重每個作家的創作個性和風格。充分尊重作家的勞動成果,切實保障他們的正當權益。在工作方法、方式上,要廣泛采取社會方式,貫徹民主原 則,遇事同作家商量著辦,真正體現人民團體作家自己管理自己的性質,力戒簡單生硬的行政方式。要緊密聯系廣大作家、文學工作者,充分發揮由作家、評論家組 成的各專業委員會的作用,使作協成為生動活潑、富于創造性的文學創作、批評組織,而不是死氣沉沉的文牘主義的官僚衙門。
二是要與時俱進,勇于改革創新。
文學組織工作者要使自己的思想觀念適應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新要求,從不符合文化改革發展要求的傳統體制機制和做 法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按照建設服務型學習型和諧作協的要求,熱情支持改革,鼓勵大膽創新,尋求適合新情況、新特點的多層次、多渠道、多窗口的管理體制、運 行機制、工作方法、活動方式。我不無欣喜地注意到,作協近些年在文學組織工作上的新舉措、新進展,如廣泛團結各類作家,加強與網絡作家的聯系;不斷完善重 點作品的扶持機制;進一步改善文學評獎的機制、辦法;完善作家定點深入生活的制度、管理機制;探索辦報辦刊辦社辦網的新模式;實施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工程; 推進中國當代文學精品譯介工程;魯迅文學院拓展作家培訓領域,創新培訓規式等。所有這些都體現了改革創新的精神,有利于文學事業的發展,自然會受到廣大作 家、文學工作者的歡迎。
三是要加強調查研究,一切從實際出發。
在作協做文學組織工作,要多同作家交朋友,認真傾聽他們的聲音、意見,了解他們的情緒、愿望。既要走訪、看望目前創作已不太活躍的老作家,也要 訪問年富力強、創作旺盛的中、青年作家,包括網絡作家。了解、掌握他們的創作計劃、動態,盡力幫助他們解決在創作、深入生活、搜集素材、資料、維護權益等 方面遇到的困難,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服務。
要根據作協年度或更長時間的工作部署確定調研主題和重點,搞好專題調研。有針對性地研究問題,形成有實質內容的調研報告。參與調研的工作人員在 調研的基礎上要積極建言獻策。每個作協工作人員都要關注文學大局,關心作協整體工作,善于把自己的日常工作與作協的總目標、任務、職責聯結起來。敢于獨立 思考,敢于說話、批評,想點子,出主意,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前些年,在我退休前后,曾不止一次就改進作協工作或加強兒童文學工作,向作協領導班子及主要負 責人提出過意見、建議。我覺得,這樣做,不僅對改進工作有好處,對自己也是一種學習和鍛煉。
文學組織工作者的素養
一個合格、稱職的文學組織工作者應當具備較好的思想素質、業務素質,熟悉黨的文藝方針政策,有一定的文學修養和組織能力。如果樹立更高的標準, 則要求在思想、理論、知識、文化、業務上具有更廣泛、更深厚的素養,做到視野開闊、思想敏銳、知識廣博、勇于開拓,真正成為周揚同志所要求的那樣的“雜 家”。
首先,要熱愛文學,培養起對文學工作深摯的感情。
干一行,愛一行,學一行,鉆一行,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不僅要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還要學一點 文、史、哲、經濟和科學知識。要學一點文藝理論、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和美學。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開列一個必讀書目,有計劃、循序漸進地學習、掌握一些基 本理論、知識。按照工作需要來學,也是充實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徑。我體會,工作上有點壓力是好事,對自己是一個磨練,它會迫使你在較短時間內有針對性地如饑 似渴地學,奮力拼搏地干。我多次參與起草并非自己熟悉、有一定難度的文件、報告,嘗到過其中的甜酸苦辣,覺得獲益匪淺。
其次,要有點奉獻精神,滿腔熱忱地為作家服務。
各條戰線、各行各業都需要有人“打雜”、“跑龍套”,做組織工作、服務工作。既要甘為他人作嫁衣,又要尊重自己的工作,意識到自己擔負的工作與 繁榮文學事業、實現中國夢之間的關聯。按我的個性、興趣,更愿意做研究工作、編輯工作。上世紀50年代、80年代,我也曾有過三次做研究、評論和編輯工作 的機會,但都擦肩而過,最后還是服從組織分配,做了秘書工作、組織工作,始終沒能當上評論工作者和文學編輯。對此,我無怨無悔。我長時間從事兒童文學組織 工作,自覺加入為孩子“跑斷腿、磨破嘴”的行列,還是多少嘗到了一點耕耘、收獲的喜悅與幸福。
再次,多讀作品,多動筆桿,養成勤于閱讀、思考、寫作的習慣。
既然在作家協會工作,就要經常關注文壇的狀況。不僅做創作研究、創作聯絡、編輯工作的要讀作品,做外事工作、黨務人事、行政工作的,也要讀一點作品,至少要讀一讀特別優秀的或有爭議的作品,對創作現狀做到心中有數。
我的老上級沙汀同志告誡我:“應當把寫作當作日課,一天不動筆就算缺勤。”張光年同志也對我說過:“無論工作多么忙,都要堅持讀作品、寫文章。 否則,會員不會承認你這個文化官員。”我想,可以從記日記、工作筆記做起,慢慢養成寫讀書札記的習慣。在日常工作中做一個有心人,經常注意搜集、積累資 料。我建議作協的同事,特別是年輕朋友,在完成本職工作之余,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優勢、擅長,在鉆研業務上確定一個主攻方向:是致力于創作、研 究、評論,還是翻譯、寫作輔導、史料搜集。練習創作和評論,也要選擇一個側重點:是小說、詩歌、散文,還是報告文學、兒童文學。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定 下一個目標后,就可以專心致志、執著地奮力追求。比如,我雖然在創作、評論上都沒什么建樹和成就,但在從事文學組織工作之余,總算選定更多關注兒童文學, 從而得以堅持寫一些評論文字。
還有一點,是要善于同作家交朋友,努力做作家的知己、知心、知音。
我們的工作對象、服務對象是作家、作協會員。和諧作協是由大團結的作家隊伍組成的。在工作中要以團結為重,廣泛團結各民族老、中、青作家。不論 是黨員還是非黨員,也不論是什么個性、風格、流派,是從事紙質媒體寫作還是網絡寫作,只要贊成作協章程,我們都要從工作出發,從事業出發,不分親疏,一視 同仁。
為了同作家有更多的共同語言,能平等地、親切地自由交換意見,交流思想,你就要大致了解創作現狀,了解創作的甘苦,弄清他們在創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這樣才能做到在文言文、以文會友,把工作做到作家的心坎上。
對作家的態度要真誠,坦誠相見,推心置腹,讓作家信得過,愿意把心里話告訴你,相信你是個辦實事的人,而不是講空話、說大話的人。我在文學界干 了幾十年,同事、朋友對我的基本評價:是個秀才、筆桿子、干實事的,不是官員,不是整人的人,也不是說大話、唱高調的。能得到這樣的肯定和鼓勵,也就聊以 自慰了。
值此迎來中國作協65華誕之際,我愿以我所敬重的于光遠同志的九十感言來自勉并與朋友、同事共勉:“我追求,我堅持,我執著,我成功!”讓我們認真學習,積極進取,執著追求,堅持不懈,敢于擔當,勇于開拓,努力把中國作協真正建成一個溫馨和諧的作家之家。